-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兽医复习资料
1中兽医学: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千年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手段的传统兽医学,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等部分。
2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① 整体观念:动物体本身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与外界环境之间紧密相关。中兽医认识疾病,确定防治措施的基本过程。“辨证”是把通过四诊所获取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即识别疾病证候的过程;“论治”是根据证的性质确定治则和治法的过程。、阴阳之间的交感相错、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和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如阴转化为阳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的基本原则实则泻之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六腑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心主血脉心开窍于舌肺主气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B 肾阴虚:因伤精、失血、耗液而成;或急性热病耗伤肾阴,或其他脏腑阴虚而伤及于肾,或因过服温燥劫阴之药所致。见于久病体弱,慢性贫血,或某些慢性传染病过程中。
主证:形体瘦弱,腰胯无力,低热不退或午后潮热,盗汗,粪便干燥,公畜举阳滑精或精少不育,母畜不孕,视力减退,口干、色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补肾
方例:六味地黄汤加减
C 膀胱湿热:由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功能受阻所致
主证:尿频而急,尿液排出困难,常作排姿势,痛苦不安,或尿淋漓,尿色浑浊,或有脓血,或有砂石,口色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清利湿热
方例:八正散加减
22 卫气营血辨证
是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创立的用于辨外感温热病的一种辩证方法。
⑴卫分病症 是温热病邪侵犯肌表。一般见于温热病的初期,属于表热证
主证: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咽喉肿痛,口干微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辛凉解表
方例:银翘散加减
⑵气分病证 是文人呢邪深入脏腑。
主证:但热不寒,呼吸喘粗,口干津少,口色鲜红,舌苔黄厚,脉洪大。
分温热在肺、热入阳明、热结肠道。
⑶营气病证 是温热病邪入血的轻浅阶段。证见高热,舌质红降,斑疹隐隐,神昏或躁动不安。
若由营转气,则病情好转;若由营入血,则病情加重。
分热伤营阴和热入心包。
⑷血分病证 是温热病的最后阶段。有耗血、动血、伤阴、动风的病理变化;
特征:身热,神昏,出血,舌质深绛,粘膜和皮肤发斑,便血,尿血,项背强直,阵阵抽搐,脉细数。常见的有血热妄行、气血两燔、肝热动风和血热伤阴。
23 防治法则
既病防变: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就应及早诊断和治疗,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与传变。
治则:基本原则——
治疗与护养
整体与局部
扶正与祛邪(最基本的治则)
治标与治本:本-指疾病的本质,标-指疾病的现象。
治疗: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正治与反治:正治(逆治)-是逆着疾病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反治(从治)-是顺从疾病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指用通利的药物治疗通泄病证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真实假虚证。如由于食积停滞,影响运化所致的腹泻,则不仅不能用止泻药,反而应当用消导泻下药以去其积滞,方能奏效)和反佐法
调整升降
调理气血
同治与异治:同治(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由于病因相同或处于同一性质的病变阶段,可以采用同一种治法;异治(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病机以及发展阶段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法。
治常与治变(三因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畜制宜。
24 治法:
一、内治法: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种药物治疗的基本方法。
下法:攻下法或泻下法,是运用具有泻下通便作用的药物,以攻逐邪实,达到排除体内积滞和积水,以及解除湿热壅结的一种治疗方法。
注意:表邪未解不可用下法,以防引邪内陷;病在胃脘而有呕吐现象者不可用下法,以防造成胃破裂;体质虚弱,津液枯竭的便秘不可峻下;怀孕或产后体弱母畜的便秘不可峻下。
清法:清热法,是运用具有寒凉性质的药物,清除体内热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分:清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卓系统平板电脑使用步骤.doc VIP
- GB 55024-202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docx VIP
- 【酒店运营SOP】花间堂 SOP前台服务标准操作流程手册.pdf VIP
- 金的人格铁的纪律主题班会.docx VIP
- 温控设备及电源科信smu02b v300r002c20监控用户手册.pdf VIP
- 聚焦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系统实施方案.doc
- 《秋季养生》课件.ppt VIP
- 义务教育版(2024)五年级信息科技 第10课 猜数游戏有捷径 课件.pptx VIP
- 项目法人在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汇编.pdf VIP
- 中国工商银行YL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