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VIP

【南方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方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以铁犁牛耕为代表的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1.铁犁牛耕是我国古代生产力的一次飞跃,直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荒地的开垦和私田的出现,从而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 2.铁犁牛耕的出现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成为可能,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3.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转移。 4.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史料一 史料二 史料一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 研读:史料认为“宗庙之牲”转变为“畎亩之勤”,从中可以得出结论: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已经出现。 史料一 史料二 史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研读:由材料“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可得出结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3.农具的改进: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4.耕作技术: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5.农作物:西周时期,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6.影响:农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样的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出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什么时期? 提示:刀耕火种。原始农业时期。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耕作工具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时期,使用垄作法。 (2)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3.耕作制度 (1)两汉的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水利技术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上图描绘了我国古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该场景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哪一特点? 提示:注重精耕细作。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条件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 (1)组织形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4.评价 (1)积极性: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有利于我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 (2)局限性:经营规模很小,深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反映的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什么生产组织形式? 提示:以家庭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