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练习 岳麓版必修2.docVIP

【南方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练习 岳麓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方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练习 岳麓版必修2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练习 岳麓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 A.经济作物的扩种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解析:明清时期粮食产区集中,必然会形成与其他非产粮区之间的流通,会导致粮食生产的商品化,故D项正确。 答案:D 2.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 A.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C.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D.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解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应当是雇佣关系的出现,而题干只反映了农民将农产品带到市场去销售的现象;题干中并没有提到租佃方式在当时全国的规模如何,不能体现出租佃经营是否是主流;题干中没有提到农民所交地租数额的变化,故A、B、C三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夕贸市廛”“上米贸银”等关键词可知,这一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D项正确。 答案:D 3.据《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描述:康熙年间鲁西南曹县,木棉之利“几与九谷平分轻重”,乾隆间,鲁北沾化县“通县所赖惟小麦、棉花二种”。材料反映了当时山东(  ) A.生产技术的提高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B.对外贸易发达,棉花出口增加迅猛 C.商品经济发展,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D.棉布开始成为民众普遍使用的衣料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生产技术提高及棉花出口的信息,故A、B两项错误;根据“木棉之利‘几与九谷平分轻重’”可知商品经济获得发展,根据“惟小麦、棉花二种”可知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故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棉花的种植和销售情况,并没有反映棉布的用途,故排除D项。 答案:C 4.明朝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记载的江南民谣:“做天莫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时麻要雨,采桑娘子要晴干。”诗句反映了(  ) A.手工业生产的雇佣关系 B.经济作物种植得到重视 C.江南农业精耕细作状况 D.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分工 解析:材料中没有反映出雇佣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农民种麻采桑,经济作物种植得到重视,故B项正确;诗句没有反映精耕细作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江南经济的区域分工,故D项错误。 答案:B 5.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载:“凡棉布寸土皆有,而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最能说明明清时期的江南手工业(  ) A.以家庭手工业为主 B.地区间的社会分工发展 C.织造技术领先全国其他地区 D.产品商品化程度比较高 解析:“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反映出松江是纺织业的中心,而芜湖的浆染业发达。可见,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6.“(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材料反映的信息是(  ) A.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 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存在自由劳动力市场 D.民族资本相当发达 解析:材料中的信息“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佣值二铢而赢”主要反映了手工业领域出现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辄募旁邑民为佣”“佣值二铢而赢”体现了雇佣劳动力,也就是存在着自由劳动力市场,故C项正确。 答案:C 7.明代徐一夔在《织工对》中提到,“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居工以织。……旦过其处,见老屋将压,杼机四五具,南北向列,工十数人,手提足蹴,皆苍然无神色。”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居工以织”“工十数人,手提足蹴”,可知体现了雇佣关系的情况,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故选B项。 答案:B 8.明清小说《拍案惊奇》中描写的一位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其“以商贾兴,以官宦显”。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 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制约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C.扩大了手工业品的市场 D.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解析:题干材料中“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反映了当时商人通过经商致富,而后把当官显耀作为重要的人生目标,这种传统观念严重制约了商人在工商业上的扩大再生产。故选B项。 答案:B 9.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这表明清政府(  )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D.禁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