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沦中抗争在探索中前进技术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点、线、面”专题复习课(二) 在沉沦中抗争,在探索中前进 时空坐标 铺面织网体系构建 抓点连线线索串讲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近代历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追求民族独立复兴的艰难历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深化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程;二是围绕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展开的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探索历程。 ?线索一 以列强的侵略为线索复习列强侵华战争、政治、经济的史实及影响 1.列强的侵华表现,除了重视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外,还要特别注意列强侵华表现的全面性,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如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从战争签订的条约看侵华的表现,不能只看到列强对中国的政治侵略:破坏了对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以华制华等,也应该看到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文化侵略: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文化侵略主要是通过教会,以传教布道等方式进行渗透,充分认识列强对华侵略以经济侵略为主,政治、文化侵略是为经济侵略服务的特点。 2.列强侵华的特征,注意分阶段理解不同的特征。如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前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等归纳侵华特征,反映了与不同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的内在联系。 3.列强侵华的影响,注意列强侵华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的影响,并结合世界历史发展历史阶段特征体现出加以分析和评价。对事物的评价不能单一化,应该用辩证的观点进行客观评价。如评价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能只看到它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应看到它的客观积极作用,如把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思想观念传到中国,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促进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客观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要点整合 一、全面认识近代列强侵华 1.阶段特征与影响 时期 侵华 战争 侵略国 侵略方式 影响 19 世 纪 40 ~ 60 年 代 两次鸦片 战争 英法为首,俄美随后 以发动战争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 (1)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外交:清王朝被迫打开国门 时期 侵华 战争 侵略国 侵略方式 影响 19 世 纪 末 20 世 纪 初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奥加入 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 (2)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3)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时期 侵华战争 侵略国 侵略方式 影响 20 世 纪 三 四 十 年 代 抗日战争 由列强共同支配到以日本独霸中国为主 由“以华治华”到独霸中国 (1)政治: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成国共合作抗日 (2)经济: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2.主要侵略方式 主要方式 表现举例 军事侵略 近代西方列强主要发动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政 治 侵 略 割占土地 《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 获取特权 《南京条约》附件的“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 以华制华 从瓜分中国到近代西方列强扶植军阀和寻找代理人:慈禧太后→袁世凯→段祺瑞→蒋介石 主要方式 表现举例 经 济 侵 略 开埠 通商 《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天津条约》: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北京条约》:天津;《马关条约》: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获取 特权 《南京条约》:中英两国议定关税;《天津条约》: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攫取海关权、筑路权等 战争赔款 《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天津条约》: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北京条约》:赔款英法各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赔款白银二亿两;《辛丑条约》:赔白银4.5亿两 镇压革命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 思想渗透 利用传教士、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日本全面侵华时的奴化教育 3.基本认识 (1)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