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_网际互联.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讲_网际互联.ppt

接入层(Access Layer) (3) 接入层(Access Layer) 又称桌面层,主要任务是控制用户和工作组对互连网资源的访问。 首先要考虑的是接入用户的数量,以确定需要的端口数。 其次,要考虑的是用户带宽以及分布层交换机提供的带宽,然后是安全性考虑,是否需要管理等等。 在局域网中,接入层交换机一般为二层交换机,如Cisco的Catalyst 2970系列交换机,华为公司的S3900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接入层 接入控制 分布层 路由、安全 核心层 高速数据交换 局域网设计和三层交换机应用(续) 教学楼 服务器群 Catalyst 6509 Catalyst 4500 分布层 接入层 图书馆 办公楼 实验楼 教育网 电信 Catalyst 2960 核心层 图例 10Gbps 1Gbps * Passive – A passive hub serves as a physical connection point only. It does not manipulate or view the traffic that crosses it. It does not boost or clean the signal. A passive hub is used only to share the physical media. A passive hub does not need electrical power. Active – An active hub must be plugged into an electrical outlet because it needs power to amplify a signal before it is sent to the other ports. Intelligent – Intelligent hubs are sometimes called smart hubs. They function like active hubs with microprocessor chips and diagnostic capabilities. Intelligent hubs are more expensive than active hubs. They are also more useful in troubleshooting situations. 路由器——分割广播域和冲突域 冲突域与广播域个数的计算方法 路由器的每个端口既是一个冲突域又是一个广播域。 交换机的每个端口是一个冲突域但不是广播域。 集线器不分割任何冲突域与广播域。 冲突域与广播域个数的计算方法(续) 2.OSI参考模型 OSI模型是层次化的,任何分层的模型都有同样的好处和优势。所有模型,尤其是OSI模型的主要意图,是允许不同供应商的网络产品能够实现互操作。采用OSI层次模型的优点如下,当然不仅仅是这些: 将网络的通信过程划分为小一些、简单一些的部件,因此有助于各个部件的开发、设计和故障排除 通过网络组件的标准化,允许多个供应商进行开发 通过定义在模型的每一层实现什么功能,鼓励产业的标准化 允许各种类型的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 防止对某一层所做的改动影响到其他的层,这样就有利于开发 数据在七层模型中的运动原则: 网络被分为七层,每层完成不同功能。每层之间是平等关系。 任何当前层的下一次为当前层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下层使用该层协议把上层数据按照协议规定的打包格式封装。加入该层协议信息。 只有通信双方的对等层才能够识别该层信息包。 数据的发送要经过七层中的每一层。且遵循由高层到低层的顺序进行。该过程叫做数据的封装。 数据的接收要经过七层中的每一层。且遵循由低层到高层的顺序进行,该过程叫做数据的解封装。 3.以太网组网 以太网(局域网组网标准):采用竞争型的介质访问方法,允许网路上的所有主机共享同一 条链路的带宽。 1.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CAMS/CD) 2.退避算法 3.半双工(集线器)和全双工(交换机) 4.以太网寻址(MAC) 5.以太网帧类型: 6.以太网的物理层 10base2 10base5 10baseT 100baseTX 100baseFX 1000baseLX 4.Ethernet电缆的连接 双绞线电缆类型: .直通电缆 使用了1, 2, 3和6这些插脚引线。只需进行1到1, 2到2, 3到3和6到6的连接。如A图在千兆以太网络中,必须使用直通线缆中的1——8引线。 ·交叉电缆 使用了1, 2, 3和6这些插脚引线。但是1-3,2-6,如C图 ·反转电缆 使用1~8线缆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