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汉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年)
来源:智慧武汉-国土资源和规划网
前 言?????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汉江交汇处,是湖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行政区划包括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等七个主城区及汉南、东西湖、江夏、蔡甸、黄陂、新洲等六个远城区,此外设有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三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8494km2,常住人口838万人。????? 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由于武汉市所处的地质环境复杂,降雨充沛,加之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强烈,因而在市内产生了岩溶地面塌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且局部地段灾情严重,对国民经济建设及社会安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和影响。????? 二十一世纪初期,是武汉市全面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进程,全面建设“两型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向国际型大都市的重要建设时期,切实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科学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资源,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保证武汉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武汉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决策水平,全面建设山水园林型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市是全省较早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市(县)之一,2004年武汉市国土资源管理局组织编制了《武汉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15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以武政办[2004]191号文发布实施,该规划实施五年来为指导武汉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近年来武汉市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在自然和工程活动因素综合作用下,全市地质灾害灾情发生了变化,此外,伴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均有必要对规划进行修编、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重新调整,提出针对性的地质环境保障措施和对策,以全面配合“两型社会”建设。由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湖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要求,本次规划在2004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基础上进行修订编制。本规划中地质灾害主要指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 规划以2010年6—7月开展的地质灾害调查资料为基础编制。规划基期为2010年,规划适用期限为:近期到2015年,远期到2020年。????? 规划适用范围为武汉市所辖行政区域。?????? 一、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工作进展????? (一)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 1、武汉市地质灾害概况????? 依据武汉市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市内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危岩体)、地面塌陷三种地质灾害类型共73个灾害点(附表1)。其中有滑坡(不稳定斜坡)37处,占全市地质灾害总数的50.7%;有崩塌(危岩体)17处,占总数的23.3%;地面塌陷19处,占总数的26.0%。地质灾害发育规模以小型为主,有71处,占总数的97.3%,中型规模2处,占总数的2.7%。按照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大小可划分为:小型61处,中型7处,大型3处和特大型2处,分别占总数的83.6%、9.6%、4.1%和2.7%。????? 在73处灾害中,稳定性好的有11处,稳定性较差的有44处,稳定性差的有18处,分别占总数的15.1%、60.3%和24.6%。????? 市内各类地质灾害已造成2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741.25万元。目前地质灾害隐患仍对3193人、11569万元财产构成潜在威胁。2、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1)滑坡????? 滑坡是市内的主要地质灾害,总共37处(土滑16处,岩滑21处),滑坡总体积达55.06×104m3,危害较重。滑坡分布于市内汉阳、武昌、新洲、黄陂、汉南、蔡甸、江夏、洪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残丘、丘陵地带,人工切坡建设、采石场采掘是引发滑坡的主要因素,占滑坡的61%。区内滑坡均为小型,最大者5.94×104m3。????? (2)崩塌????? 共17处,分布于洪山、新洲、蔡甸、黄陂、江夏区的残丘、丘陵地带,总体积16.70×104m3。区内崩塌以采石场采掘、人工切坡建设引发为主,占总数的82%,其规模以小型为主,中型仅2处,崩塌体积小的仅约24m3,最大9.0×104m3,规模相差悬殊。????? (3)岩溶地面塌陷????? 共19处,分布于武昌、洪山、汉阳、江夏和汉南区的平原地带,主要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