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货币材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钱币是中国古代钱币发展和演变的重要阶段,承战国秦以重量名钱的货币制度,本阶段以量名钱为主体,如半两钱、五铢钱等,其间虽然不断受到冲击,但始终未能冲破量名钱体制,最终复归于隋五铢。 (一)秦代半两钱 秦代半两流行时代为秦始皇统一全国至秦亡。形制文字与战国秦半两亲缘关系十分密切,发展演变线索也十分清楚,钱体较圆,个别出现外郭,铸口茬较窄,钱文呈小篆,字体较为方正。大小不一,轻重无常。 战国半两 (二)汉代半两 汉高祖至武帝元狩五年。 分榆荚半两、八铢半两、四 铢半两等。 刘邦时的半两又称为“荚钱”或“榆荚半两”,这种钱法定重量为三铢(约2.1克)即秦半两的四分之一,实际上民间私铸的钱绝大多数都不到三铢。到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就明令禁止民间私铸伪钱。 1、 秦代半两标准化程度不高,具有流通和铸造的 地域性。秦统一了货币的种类与名称,统一了钱币的形制和单位,奠定了汉初币制的基础,从而使圆钱成为中国古代钱币的基本形制。 2、 稳定币值,健全钱法,是汉初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这一过程,经历七、八十年,最终迎来五铢钱的诞生。 秦统一货币和汉初币制改革的意义  简介: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在中原开始发行五铢钱,从此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一直到东汉末年为止,除了中间有些小的变动(例如王莽统治的时期)之外,西汉、东汉上下四百年内,五铢钱一统天下。五铢钱奠定了中国圆形方孔的传统。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古代一种重量讲师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五铢”实际上很轻。 (一)西汉武帝五铢钱 汉武帝元狩五年,诏令各郡国铸行五铢钱,称为郡国五铢,又叫元狩五铢。钱文为“五铢”,小篆书,光背,正面有轮无郭,背面则轮郭俱备。钱直径2.5厘米左右,重约3.5-4克。“五”字交笔斜直或有弯曲;“铢”字的“朱”头呈方折型,“金”字头较小,仿佛如一箭镞。少数钱上有一横划。其材料改用紫铜,因而有紫绀钱之称。 (二)西汉宣帝五铢 宣帝五铢是汉宣帝在位期间铸行的。该钱铜质、形制、书体、铸造均已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钱文笔画挺拔,给人以清秀超逸之感。“五”字交笔弯曲,上下横画超出交笔末端外,“铢”字的“金”头多呈等腰三角形而低于“朱”字。此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该钱的外郭由外向内作坡状倾斜。钱直径有2.5和2.6厘米两种,最常见的郭厚1.5毫米,穿宽10毫米,重3.5克左右,面郭约厚1.5-2毫米。在两汉五铢中这种钱的面郭最宽。 (三)东汉五铢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重铸五铢钱,改由太仆属官考工令主管,郡国也可铸造。东汉五铢钱制作轻薄。 (四)隋五铢 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铸,又叫“开皇五铢”,或称“置样五铢”。钱文“五铢”二字篆书,笔画精整,边缘较宽,面无好廓,“五”字上下左端有竖纹,钱背肉好均有廓。隋五铢是我国“铢两钱制”的终结。 简历:唐代铸钱不循旧制。高祖武德四年( 621年 ),唐王朝废除五铢钱,创铸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的铸行与秦半两、汉五铢一样,皆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古代钱币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自此之后,钱币不在以重量名钱,而代之以“宝文”(元宝、通宝等),使铜铸币发展成为更高一级的铸币形式。 (一)开元时期 开元通宝,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每十文重一两,又读作开通元宝(不能读作开元通宝),钱背有星、月及其他纹饰,版别复杂。 (二)光绪时期 清光绪德宗年间(公元1875-1908年)铸。钱文楷书或楷兼隶,楷兼宋三体,有小平钱、当五、当十等。背文满、回文记局、记年、记吉语,记批次等多种形式。光绪钱是中国造币史上首次引进西洋机制造币方法铸造的第一批中国样式(外圆孔方)的行用钱. (三)崇祯时期 崇祯通宝铸于明思宗朱由检祯年间(1628-1644年)。钱有小平,折二、折五、当十四等各类钱近百种,是明代形制最杂,品种最多的末代钱币。 钱文崇祯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有星月,也有的有奔马图形,俗称跑马崇祯。 年代:半两在秦朝广泛流通,但是西汉初年流通的货币也有称“半两”,开元通宝很明显是唐朝的,纸币是北宋的,而五铢钱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之一,所以顺序如下: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纸币 (从先到后)。 质量:秦朝半两钱、唐朝开元通宝都是很笨重的铜钱,携带很麻烦,不便进行异地交易。 形状、特点:都是全国统一型基础货币,都是由铜铸造的?;都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