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绪论解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29年提出废除中医,代表人物如 俞 樾、余云岫、鲁迅 、胡适等。以孔伯华、施今墨、陆仲安等为首的名老中医前往南京政府请愿捍卫中医。1936年《中医条例》的颁布,正式承认中医的合法地位但也只能私自办学。直到解放后才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毛主席说: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二、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 中医学 ●是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摄生康复,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一门传统医学 科学。 例: 目赤肿痛←肝火亢盛 舌体溃烂←心火上炎 结论:中医病理学注重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应的统一性。 既重视局部病变与其相关内脏 的联系。 分析病理 更强调该病变与其他脏腑之间 的影响。 对任何一个局部的病理变化,都不应把它看作局部的问题,而应从整体去分析。 ●诊断治疗方面 △诊察疾病 依据“有诸内,必形诸外”(《孟子》),从整体出发,察外知内。 整体变化必然反映于相应的形 体官窍 诊断疾病 从局部病变可测知整体气血 盛衰 例: 面色苍白、舌淡、脉细无力 心血不足 结论:中医诊病,不仅重视局部病变或症状,更重视通过病变的部位或脏腑分析它与整体的关系,把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分析方能得出正确诊断结果。 △治疗疾病 ※对于局部病变,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主张从整体上加以调治。 例: 眼科疾患,可从调治肝着手(肝开窍于目) 口舌糜烂,可清心泻火(心开窍于舌)。 耳鸣耳聋,可益肾补精(肾开窍于耳) ※对于某一脏腑的疾病,不是仅调治本脏腑,而注重协调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和全身气血。 例: 心气不足,血行无力,既可补益心气,也当补益肺气以助心行血。 胆气郁滞,胆汁排泄不畅,可疏肝理气。 结论:中医治病把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治 疗注意调整机体,从本论治。 2、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 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生理方面 ※人秉天地之气而生存——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阳光、空气、五谷杂粮) ※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人体阳气发泄,气 春夏 血趋向于外,皮肤松弛 散热、调节体温 人体受自然气候影 (气温高) 汗孔开泄,多汗少尿 响生理活动作出 与之相应的调节 秋冬 人体阳气收藏,气 (气温低) 血趋向于内,皮肤致 保温、调节体温 密,汗孔闭,少汗多尿 ? ※昼夜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平旦——阳气生 兴奋、活动、抗病力强 一日之中 日中——阳气盛      日西——阳气虚  抑制、休息、抗病力弱      夜晚——阳气内敛 ※地区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含地域性气候、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因素,可影响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      江南: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人 人体差异    们腠理疏松,体偏瘦.      北方:地高山多,气候寒冷干燥,人         们腠理致密,体偏壮. △病理方面    人类适应环境变化有积极的适应能力,但有一定限度。 气候剧变,超过人体适应力   导致疾病发生 某些原因,削弱人体适应力 与环境有关的病变如:         春多温病   夏多泄泻 季节性多发病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