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的能源装置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过滤精度 粗滤: d0.01mm=10?m 普遍滤油器d=0.1~0.01mm =10~100?m 精滤: d=0.01~0.005=5~10?m 特精滤:d=0.005~0.001=1~5?m 3. 滤油器的形式(图4-36) 1)网式滤油器 2)线隙式(图4-37) 3)纸芯式(图4-38) 4)金属烧结式(图4-39) 1)有足够的通油能力:要求流量大于系统实际流量的2倍以上。 一般取 Q滤=(2~3)Q泵 对自行设计的通流面积 (m2) 式中 Q——通过滤油器的流量; ?——动力粘度; K——滤芯材料的通油能力系数; ?p——压力损失。 2)过滤精度满足要求 根据系统要求和滤油器的精度选择相应种类的滤油器。 3)具有足够的强度 ①吸油口:?p≤(0.1~0.2)bar一般用网式粗滤 ②回油口:对强度、刚度、压降要求不严,一般选用纸芯式或陶瓷烧结式,不用网式。 ③泵出口:在高压下工作,一般用中滤,常用烧结式和线隙式。 ①安装在油泵的吸油管路上:要求通油能力大,压力损失小。 ②安装在油泵的压油管路上:滤芯能承受高压和冲击,压力损失应不超过3×105Pa,安装在油泵到安全阀分支路之后。 ③安装在回油管路上,只能在油液循环中除去其中的部分杂质,通常在滤油器处并联一背压阀,起旁通阀的作用。 ④安装在支路上:滤油器的尺寸可以选得小一些。 ⑤单独过滤系统:适用于大型液压传动系统。 同时在调速阀、伺服阀前应单独装精滤油器。 一般希望t=30~50℃,最高不超过60℃,最低不低于15℃。 热量来源:阀口节流损失,流量损失,泵、马达泄漏,机械摩擦,外部热源。 水冷、风冷 2. 加热器 1. 组成 2. 工作原理 3. 流量 排量: 流量 4. 特点 1)利用斜盘吸排运动,属于单作用泵。 2)改变斜盘倾角r的大小可以改变密封工作腔最大容积的大小,即改变r的大小可以改变排量和流量。 1. 组成图4-22 (彩图16、17、 P52、53) 1. CY14-1系列油泵的主体部分结构(图4-23 ) 吸排油过程 2. 结构特点 1)两对高速相对运动副均采用静压轴承结构; ①滑靴对斜盘运动副(图4-24) ②缸体与配油盘摩擦副(图4-25) 2)倾复力矩的平衡:正确选用滚柱轴承的尺寸规格,合理布置位置。 3)配油盘的结构及消震措施: ①吸排油槽间过渡区开有若干盲孔,用来储油以防止缸体在该区域滑动时出现干摩擦。 ②在过渡区开有阻尼孔,与配油盘底部泵体上的吸排油腔相通,用来消除柱塞孔与配油盘的吸排油腔相通时的液压冲击。 ③吸排油槽中间有薄片相连以增加配油盘的强度和结构刚度,配油盘的外缘辅助支承带上开有泄油槽和径向浅槽,用以储油和润滑。 3. 变量机构 1)手动变量机构 2)压力补偿变量机构 一、蓄能器的用途 二、蓄能器的种类和结构 三、气囊式蓄能器的容积计算 四、蓄能器的安装使用 1. 贮能 2. 保压 3. 吸收冲击和压力脉动 1. 动式(垂锤式) 2. 弹簧式 3. 充气式 1)气液直接接触式 2)活塞式 3)气囊式 贮能器的三种工作状态: 由玻意尔气体定律: n——多变指数 Vi——pi下的气体体积 ①当蓄能器排油缓慢 n=1 ②当蓄能器排油时间较快 n=1.4 a)折合型气囊式蓄能器 0.8~0.95 b)波纹型气囊 0.6~0.65 c)活塞式蓄能器 0.8~0.9 d)气液直接接触式 0.7~0.85 蓄能器的压力波动值可取 左右 ?V——工作容积,由工作周期中所需的流量确定; V0——由?V查表选取V0的标准值。 1. 充气前应将少量工作油灌入壳体以便润滑(10%),以防胶囊损坏; 2. 所充气体应是氮气等惰性气体; 3. 蓄能器原则上应该油口向下垂直安装,以防皮囊与壳体单边接触加快磨损; 4. 蓄能器与泵之间多设单向阀,以防泵停止工作时油倒流,在蓄能器与管路系统间应设截止阀,以便充气和检修; 5. 作为缓冲和削减压力脉动时,应尽量靠近冲击和振动的地方安装; 6. 一般每六个月检查一次充气压力,使之保持要求的预压。 一、油箱 二、滤油器 三、热交换器 1. 作用 2. 油箱的结构 (图4-35) 3. 油箱容量的计算 1. 作用 1. 工作原理 2. 区别与YB型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1)定子曲线不是圆形的,由过渡曲线与圆弧曲线相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