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解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四、思维拓展 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主要由氧源(气瓶)和供气调压组件、水升华器和水冷却循环装置、空气净化组件、通风组件、通信设备、应急供氧分系统、控制组件和电源、报警分系统、遥测分系统等组成。它能够为航天员提供呼吸用氧,并控制服装内的压力和温度,清除航天服内C02、臭味、湿气和微量污染等。这套生命保障系统与压力服(给宇航员提供正常大气压)一起,在人体周围创造适宜人生存和工作的微型气候环境,有利于宇航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项 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17 IU/L 0~45 肌酐 CRE 1.9 mg/dl 0.5~1.5 尿素氮 BUN 14.6 mg/dl 6~23 血清葡萄糖 GLU↑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脂 TG↑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TCH 179 mg/dl 150~220 问题探讨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P7 单位:℃ 家庭成员一日体温变化调查表 成员 6:00 10:00 12:00 15:00 18:00 21:00 平均 母亲 37.0 37.2 37.3 37.4 37.2 37.1 37.2 父亲 36.8 37.0 37.1 37.3 37.1 36.9 37.0 自己 37.1 37.3 37.4 37.5 37.3 37.1 37.3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P7)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1.正常人的体温在一个温度范围内波动,一般不超过1℃。 2.体温随年龄及性别差异,一般年轻者较高、女性较高。 3.气温变化对人体温有一定影响。 ——健康人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P7) 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可以将发热分为以下四种:低热(37.3~38℃ )、中等热(38~39 ℃)、高热(39~40 ℃)和超高热(41 ℃以上)。 体温低于28℃,会丧失意识; 低于22℃,可致死; 体温高于41℃时,神志紊乱; 高于43℃时, 可致死。 你知道吗?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P8~P9) 直接相关的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P8~P9) 维持稳态的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 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实现的结构基础。 法国 “贝尔纳”: 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美国 “坎农”: 现代观点: 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内环境稳态实现的功能基础。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P8~P9) 如何判断某一过程能否维持内环境稳态 分析过程,判断维持了稳态的物质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或理化性质 若是, 该过程能维持内环境稳态 若否, 该过程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 例: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 ) A.肝脏细胞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血液中的葡萄糖量 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D 拓展: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P8~P9)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探究学习 ①血糖正常 ②体温、pH相对恒定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 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P8~P9) 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吗?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探究学习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P8~P9)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后会有哪些后果? 探究学习 (1)理化性质失调: ①pH失调 ②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 ③体温失调 ——酸中毒、碱中毒; ——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发热。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P8~P9)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后会有哪些后果? 探究学习 (2) 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失衡: ①失水过多 ②蛋白质含量降低 ③代谢废物上升 ——血浆渗透压升高 ——组织水肿 ——尿毒症 ④氧气缺乏 ——乳酸中毒 ⑤血浆中Ca2+过低 —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