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备课教案:文学随笔论文《说“木叶”》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备课教案
文艺学论文和随笔
单元学习重点
1、训练学生研究探讨,融会贯通深入领会文章的能力。
2、调动阅读经验和知识积累,把握文章精髓,培养创新能力。
15.说“木叶” 林 庚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
2、领会本文深入浅出的说理议论方法。
教学方法:自读法、探究阅读法
学法指导:熟读—掌握方法—质疑问难—运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杜甫的《登高》一诗中有两句千古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请问:其中的“落木”是何意?
学生思考后回答:“落木”即“落叶”。
那杜甫为什么不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呢?“木”和“叶”有何区别呢?让我们一起阅读林庚的《说“木叶”》来解开这个谜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难懂的诗句。教师巡视帮助解决。
2、学生再读课文,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段意。
全文大致可分三部分:
(一)(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
(二)(4-6段)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三)(7段)小结: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三、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按字义分析,“木”、“树”含义差不多,可是古人写诗为什么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呢?
明确:古人常借深秋季节写离人游子的愁绪,所以他们对“秋”有特殊的敏感。写“秋”,莫过于写叶子凋零的树木。尽管木与树含义差不多,但人们由“木”和“树”这两个字所产生的联想却很不相同。我们把由这两个字所产生的联想和结果图示如下:其中 表示“由此想到”, 表示“以此寄托”, 表示“不能以此寄托”。
①“木”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落叶 秋天 离人游子的愁绪
②“树” 满树的叶子 浓荫 不是秋天 离人游子的愁绪
2、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
明确: 繁茂的枝叶 树:饱满
枝叶绿色,树干褐绿色 木:疏朗
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 树:满树叶子吹动,浓荫密密层层
黄色、干燥的质感 木:秋凤叶落
3、“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是什么?
明确:①“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②“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4、“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木叶”有什么独特的意味?课文怎样说明“木叶”的意味的?
明确:分析说明:“木叶”是窸窣(xī sū)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这是由“木”的艺术特征决定的:“木”不但暗示着落叶,而且使人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
比较说明:曹植诗中的“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是碧绿柔软的叶子;屈原诗中的“木叶”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二者的颜色、质感、密度、动感均有差别。司空曙诗中的“黄叶”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飘零之意,而且颜色湿黄而非枯黄。“木叶”是风中窸窣飘零的枯叶,属于风而不属于雨,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是典型的清秋性格。
5、杜甫突破了“木叶”的传统,写出了“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名句,“落木”与“木叶”的意味、意境有何不同?
明确:“木”有疏朗之意,“叶”有绵密之意。屈原的“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衬托了湘夫人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性格形象。杜甫的“落木”以“木”代“叶”,洗净了“叶”字的绵密之意,意境更显空阔,生动地描绘了三峡萧索的秋色,有力地烘托了悲秋之感。
四、板书设计
用木叶不用树叶(屈原首创、后人仿效)
(一)古人以“木”入诗 全在一个“木”字
用“落木”不用“落叶”(庚信诗、杜甫诗)
①“木”含落叶因素 (暗示)
(二)“木”的艺术特征 树————— 清秋特征
“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7J03 重庆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图集(三)扣件式钢管满堂式(模板)支撑架-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电子版.pdf VIP
- 数字智慧方案交通大学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的能源转型(83页PPT).pptx VIP
- 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时班级事务共商定课件.pptx VIP
- 04S516 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建筑工程 图集 conv.docx VIP
- BOSS工作站RC-5使用说明书.pdf VIP
- “辅差”情况记录表(三年级数学).docx VIP
- 歌词(歌唱祖国).pdf VIP
- T3Ster操作基础与原理.ppt VIP
- 2025年四星级酒店前厅部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 .pdf VIP
- 福州大学,操作系统,复习笔记.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