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元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程序总汇.ppt

我国电子元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程序总汇.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电子元件产业 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电子科技大学 目 录 1.引言 2.我国电子元件产业发展现状 3.信息产业发展对电子元件的技术需求 4.世界电子元件发展预测 5. 我国电子元件的发展趋势 6.西部开发与电子元件产业的发展机遇 7.结束语 1. 引言 中国电子元件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从五、六十年代的初创到七十年代的成长.从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以后的全面发展 中国加入wT0.更为我国电子元件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使全行业面临参与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 本文回顾我国电子元件产业的发展历程,对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世界电子元件产业发展趋势和西部开发与电子元件产业的发展机遇等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 限于时间、个人水平、掌握资料等原因,文中不正确、不全面之处,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提出批评指正。 2.我国电子元件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历史的回顾 五十年代.中国电子元件产业引进前苏联和民主德国的生产技术. 六十年代初.适应半导体化的要求发展了85℃ 、1 25℃系列小型电子元件、低功率产品.为地面和航空电子设备试制服务 七十年代.推广 “七专”产品,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并为军事装备、航天电子设备配套。开展声表面波技术、微波铁氧体 和混合集成电路的研究. 八十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引进大生产技术.为彩色电视机和录音机的生产提供多种配套产品.我国电子元件产量持续上升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生产的大转移,我国制造业基地地位的显现.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产品品种规格齐全、品质提高、出口增加 。新企业不断涌现、老企业滚动发展。 历经50年的发展,我国电子元件的完整产业体系已全面形成。电子元件产业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无论产品种类、规格、产能和产量、 技术水平都得到很大提高。 我国电子元件经历50年的辉煌历程,成就了中国全球电子元件制造业基地的地位! 我国电子元件产业规模,近20多年来的年增速达20%,2006年我国电子元件规模以上生产企业近3700家,销售收入超过5400亿元;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已超过1000家。 我国电子元件的生产已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和规模化!从而,更稳固的确立了我国电子元件世界生产大国的地位!! 主要表现在: 我国电子元件的产量已占全球的近39%以上; 产量居世界第一的产品有:电容器、电阻器、电声器件、磁性材料、压电石英晶体、微特电机、电子变压器、印制电路板。 其中,微特电机产量已占全球的60%!!! 但是,上述产品销售额,并非世界第一! 这有力地说明: A.我国在电子元件的高端产品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B.我国从电子元件生产大国到电子元件生产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2 我国电子元件行业的问题现状 1.低价取胜的营销策略,将势必导致持续竞争力的降低,甚致丧失。 低价营销是我国企业目前的杀手戟,但这是在产品的技术含金量不如国外产品情况下的一种不得已行为。但确是一种近乎“自杀式”行为!! 我国元器件比日本产品的价格便宜5成极为普遍!电阻器、加热器、连接器等通用零部件价格,有的甚至不足日本厂商的1/10!! 原因:目前绝大部分我国元器件企业还是把自己的生存之本寄托在设备和营销上,但却忽略了工艺的进步、人才的培养和技术开发的投入 2. 自主创新不足,产品质量水平在世界上属中低挡。 是电子元件的生产大国 但决非生产强国 太阳诱电下城忠通表示,生产一颗高品质的高容值电容需要600多个制造工序,目前具备这种技术实力的厂家还很少,如在型号为0805的产品规格上太阳诱电可以做到22μF电容值,这是绝大部分竞争对手目前还做不到的。 由于手机、PC、数码相机、LCD Tv等产量持续增长,加上部分终端产品对电容单位需求量在迅速上升(如基于Intel 单核平台约需26.4μF外部电容,而到双核平台就需77.2 μF,翻了将近三倍)。 目前高容值陶瓷电容全球市场供应紧缺。 3.元件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产品的一致性、供货稳定性不够。与当前国际上倡导并实施的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差距甚远。 4.新功能新结构和高性能(高温、高频、大容量、低ESR和ESL等)的电子元件仍需大量进口,整机国产化率仍然较低。 一方面我国元件产量大量增加,不少产品产量已居世界首位,但同时元件进出口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5.元件企业和整机企业缺乏深层次合作,导致元件企业信息不灵,与整机配套十分被动、滞后。 现象:通用元件生产过剩 新型整机研发所需新型元件,国内企业又难以满足 不难看出,我国电子元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