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十七年时期的诗歌详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雪花——棉花 你还以为我孩子瞎说吗? 你不信到门口去摸摸看, 那不是棉花? 那不是棉花是什么? 妈,你说这是雪花, 我说这是顶好的棉花, 比我们前天望见棉花铺子里的还好的多多。 第三章 十七年时期的诗歌 1949年后,从战火纷飞、动荡离乱到和平生活、政治统一,欢欣振奋、满怀希望是一种全民族的共同情感。 激昂热烈地抒情,高唱对新时代、新生活颂歌,成为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诗歌主潮。 以歌颂的形式歌咏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业,并在文艺上恪守“工农兵文艺”的规范,是本时期诗歌的主流形态。 一、诗人处境与诗坛重组 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新诗史作出的估价,把五四以来的新诗归结为两个相互斗争的阵营,一类是以郭沫若、殷夫、臧克家、蒲风、艾青、田间、袁水拍及解放区诗人为代表的革命传统派,一类是以胡适、徐志摩、李金发、戴望舒为代表的反动的资产阶级文艺作家团体。 这样的政治性两极划分,使得一批诗人在阶级斗争很坚锐的年代退隐诗坛。40年代活跃于诗坛的九叶诗派和七月诗派在解放后都淡出诗坛,一些诗人在政治运动中受到迫害,一些诗人转易他行。 其一,是从国统区走进当代的诗人,主要有郭沫若、臧克家、冯至、卞之琳、袁水拍、力扬等,以及七月诗派诗人和后来被称为九叶诗派的成员们。 郭沫若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版了《新华颂》《长春歌》《潮汐集》《东风集》《百花齐放》等。 “至于我自己,有时我内心是很悲哀的。我常感到自己的生活中缺乏诗意,因此也就写不出好诗歌来。我的那些分行的散文,都是应制应景之作,根本不配称为什么‘诗’!别人出于客套应酬,从来不向我指出这个问题,但我是有自知之明的。” “烙印”诗人臧克家的重要性主要不是创作,而是主编《诗刊》,直到1964年该刊停刊,《诗刊》担当在诗歌领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配合中心工作的重要角色。 冯至、卞之琳及40年代成长起来的“九叶”诗人,他们的现代主义的诗探索自然终止。 七月派诗人则因胡风案的牵连,在50年代中期以后就被剥夺了写作的权利。 其二,是在国统区开始自己的创作并成名,后来来到解放区,进而走进当代的诗人,主要有艾青、田间、何其芳等。何其芳这时已经主要从事学术研究。 艾青1949—1957,发表诗歌仅百首,数量上是高产,却很难达到过去的水准。“能不能为社会主义歌唱” ? 《在智利的海峡上》“水手—聂鲁达”意象的反复书写。 1949年后,“擂鼓诗人”田间的创作数量巨大,有诗集近20部。与早期的《给战斗者》及极具鼓动性的街头短诗《义勇军》《给饲养员》相去甚远。 改写叙事诗《赶车传》,扩展为七部(《赶车传》《蓝妮》《石不烂》《毛主席》《金不换》《金娃》《乐园歌》) 其三,是在解放区土生土长并取得较大影响的诗人,主要有李季、阮章竞、张志民等。 40年代他们沿着《讲话》的方向,为人民翻身而歌唱,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方向和旗帜走进当代。 49年后,转向“建设之歌”。李季成为“石油诗人”,致力于在“黑色的琼浆”中提炼诗意,以《玉门诗抄》和叙事诗《杨高传》为代表。 在宏达的历史场景及具体大规模经济建设面前,解放区诗人主要以农村文化为基础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传达方式及情感状态,都需要调整。 基于战争环境的农村文化形态与和平时期的城市工业文化形态的错位。 其四,是新中国成立后才通过创作确立自己在诗坛重要地位的诗人,主要有郭小川、贺敬之、闻捷、蔡其矫、公刘、白桦、李瑛、邵燕祥、流沙河等。他们是这一时期诗坛的中坚力量,引领了以政治抒情诗与新生活叙事诗为核心的诗歌主潮,也通过自己的创作呈现出一体化时代的诗歌艺术的种种异样的探索。 50年代初期,诗人主要处于思维调整期,有审美价值的诗歌作品不多,主要是颂歌。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标志着一个颂歌时代的开始 ,其后郭沫若的《新华颂》 、胡风的《时间开始了》(《欢乐颂》)、田间的《祖国颂》、艾青的《国旗》、臧克家的《有的人》、冯至的《我的感谢》具有代表性。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成为颂歌难以逾越的作品。 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何其芳 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啊, 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 生长,壮大,成熟, 你这个东方巨人终于诞生了。 新华颂 郭沫若 人民中国屹立亚东。 光芒万道,辐射寰空。 艰难缔造庆成功。 五星红旗遍地红。 生者众,物产丰。 工农长作主人翁。 50代前期的诗歌具有两大主题:和平和建设。 你让祖国的山川/变得这样美丽,清新,/你让人人都恢复了青春,/你让我,一个知识分子/又有了良心。——冯至《我感谢》。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臧克家《有的人》 接着,一系列政治运动,反右斗争,使一批老诗人离开诗坛,诗歌创作逐显凋零。 1957年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诗坛出现了短暂的生气,出现了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