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听听那冷雨》教学实录(苏教版必修1).docVIP

语文:《听听那冷雨》教学实录(苏教版必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听听那冷雨》教学实录(苏教版必修1)

《听听那冷雨》教学实录 浙江省瑞安中学?金晓涛 起始 师:“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每次读到李清照的这首词,我总感觉特别亲切,因为这里包含着我的名字。上个礼拜,我跟我的学生说下周要到丽水(líshuǐ)上课,他们认为我读错了,应该是lìshuǐ,理由是这里有秀山丽水嘛,可是查了《现代汉语词典》,仍是líshuǐ,所以他们就让我带着这个问题来请教你们,这个字该怎样读? 生:纷纷说应该读líshuǐ。 师:谢谢你们,真是一字之师啊。那么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不知道。 师:是啊,每个地方的名字都有着历史的印记,默默地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我会把同学们的答案转告给瑞安中学的同学,同时也让他们不仅要关注家乡的今天和明天,也要更多地关注家乡的人文和历史。 活动一:听听雨声,初步体验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静静地倾听,(播放雨声音频)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雨的声音。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来听听雨声,它让你想起了什么? 生(1):我想起在一个下雨天,妈妈送伞给我,雨勾起我温馨的记忆。 生(2):这是烦恼的雨。我不喜欢雨。一下雨,我骑车很不方便,雨透过我的雨衣,把我整个人全打湿了,有一次我还因此得了重感冒。 生(3):我发现很多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浪漫的雨中。 生(4):这是悲伤的雨。一听到雨,我就想起我外公去世的日子。地湿湿的,我踩着泥泞上山,雨打在我的脸上,和着我的泪水。我忘不了那一天。 师:是啊,同学们,听着淅沥的雨声,很多生活片段蓦地浮上心头,勾起我们的种种感受。雨声中有我们对生活的回忆,有我们的精神天空。 活动二:品读美文,体验“听雨”感受 师:大家一定想知道余光中先生听听那冷雨有什么感受吧?我们先来找一找课文具体描写听雨感受的段落。 生:自读,圈划。 师(请同学发言):你来说说集中在哪几段? 生:集中在第五到第十段。 师:让我们围绕“听雨”,来品读第5—10段,具体体验作者对听雨的丰富而复杂的感受。请每位同学都选取自己最有感触的一段或几句话,投入地读。 生:自由读。 师:有人说,文字是声音的漏斗,它留下了白纸上的黑字,把表达情感的声音给漏掉了。现在咱们还语言以声音,用你们的声音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吧! 生:大声读。 师:请大家推荐同学读。 生(1):朗读第五段中的句子: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 师:你为什么对这几句最有感触? 生(1):大陆上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都给人凄清的感觉,这几句又是对比,写了在岛上听雨的感受比大陆上更凄迷。 师:“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这样的情景你看到过吗?为什么此景让人产生这样的体验? 生(1):我想起李清照《声声慢》里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黄昏时分,空院子里很寂静,细雨很小,可是打在梧桐上点点滴滴却那么清晰,更突出了寂静、寂寞、凄凉的感觉。 师:哦,那么,这个“滴”,这个“打”,最能表达情感的。而情感又是层层加深的,由“凄凉”“凄清”,“凄楚”,远离大陆,只能在岛上回味听大陆的秋雨,更添了一层“凄迷”惆怅了。那么应该怎样读呢?(老师接着也读了这句,重音放在“滴”“打”“凄凉,凄清,凄楚”“笼”“凄迷”。)请你再试着读一便,把这种意境、情感读出来。 生(1):朗读。 生(2):朗读第五段中的句子: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师:我们听到你读到“亡宋之痛”时加重了语气,为什么? 生(2):我想,余光中是游子,他离开大陆来到台湾,和那个“亡宋之痛”是很相似的,也是最沉痛的,所以这里我读得很重。 师:不错,蒋捷的词最能引起作者的共鸣,是作者的写照!(出示幻灯片) 我出生在南京,为了逃避战争,我和母亲仓惶告别南京,也告别整个大陆。这一别就是半个世纪。到2000年的时候,我才重回石头城。后来我从台北又到美国,到了一个我完全陌生的社会和文化之中。乡愁对于我就是一种记忆。 ? ? ? ? 再听雨声,沧桑哀痛之感不免油然而生。这里语速应逐渐减慢,“江阔云低”、“亡宋之痛”更应放慢语速,表现的是人生不同阶段听雨的感受。放慢就更能突出这种情感。请你再试一试。 生(2):朗读。 生(3):朗读第十段中的句子: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舐舐那冷雨。 师:你读起来感觉很难一口气读下来。这是什么原因? 生(3):因为句子太长了,没有标点。 师:是的。那么请另一位同学读慢点,把停顿读出来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