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一:中央一号文件《水利问题》 1、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但是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称之为“最大硬伤”,“明显短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涝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加快水利发展的重要性。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水利事业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涝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②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局部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水利发展滞后,是我国农业和社会发展的“硬伤”和“短板”,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才能促进农业及整个社会的整体发展。 2、水是生命之源,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都高度关注水利问题。 材料:2010年9月以来,山东省遭遇罕见的三年连旱。干旱面前,山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省修复水利工程6000多处,修复和新打机井3.7万多眼;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着眼旱情发展不断修订抗旱方案,及时加强工作调度,经过努力,大大降低了旱灾造成的影响。 结合材料:说明我省在抗旱工作中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①重视意识能动作用,不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我省不等不靠,积极开展抗旱工作。 ②尊重和运用客观规律。我们根据天气状况及时组织人工增雨等,注重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着眼旱情发展不断修订抗旱方案,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从古到今,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时至今日,旱灾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称之为“最大硬伤”,“明显短板”。现代社会,水利是”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咯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矛盾的观点,说明我国加快水利发展必要性和重要性。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没有水利事业的发展,就没有农业农村协调发展。 ②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视关键的部分。洪涝灾害频繁,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明显短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的整体发展。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重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切实有效的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专题二:国富民富问题 1、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在审议的“十二五”规划(草案)与此前的规划有着很大区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富, “十二五”规划定调民富。有关专家认为,全会把民富作为目标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一是要进一步改善人民收入的整体水平;而是要缩小贫困差距和城乡距离,促进社会和谐。因此,“优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藏富于民”应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从国富到民富转变的理论依据。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的价值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藏富于民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十一个“五年规划”都比较注意经济增长,到“十一五”末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居民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GDP的增长速度,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民生问题日益突出。因此, “十二五”规划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强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