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重点.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列出国家、省、地方涉及应急救援各部门的职责要求以及应急预案、应急准备和应急救援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作为预案编制和应急救援的授权依据。 明确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参加单位、人员及其作用; 明确应急反应总负责人,以及每一具体行动的负责人; c. 列出本区域以外能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 d. 明确政府和企业在事故应急中各自的职责。 建立应急反应组织要提出以下问题: —紧急情况发生时由谁来指挥操作? —当更多的企业内和企业外反应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时,指挥结构如何变化? —如果紧急状况恶化时,需要更多的资源和出现更多的受影响点(包括企业内企业外),指挥结构如何变化? —谁来决定分配减缓事故的资源? —应该在紧急时与谁保持通讯联络? —那些应急功能(如消防、工程、医疗等)应该行动,什么时候?如何行动? —谁来负责每个专项应急反应功能? —各种指挥岗位应位于那里? —谁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以保护外部人群? —所有应急功能协调员互相之间如何联络? —谁提供技术建议来开始反应行动? —谁来决定什 么时候应急结束,批准重新进入危险区? 企业应急总指挥职责为: ⑴ 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相应报警级别 ⑵ 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⑶ 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⑷ 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 ⑸ 保证现场和企业外人员安全 ⑹ 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反应组织 企业应急总指挥不能把下列任务交给工作人员执行: ⑴ 应急反应组织的启动 ⑵ 应急评估,包括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 ⑶ 通报外部机构 ⑷ 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⑸ 决定从企业或其它部分撤离 ⑹ 决定企业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反应操作副总指挥主要职责: 1)协助企业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2)向企业应急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对策和建议 3)保持与现场操作副总指挥的直接联络 4)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他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事故现场副总指挥主要职责: ⑴ 所有事故现场操作的指挥和协调 ⑵ 现场事故评估 ⑶ 保证工厂人员和公众的应急反应行动的执 行 ⑷ 控制紧急情况 ⑸ 现场应急行动与在应急指挥中心的反应操作副总指挥的协调 基本装备: 明确可用于应急救援的设施,如办公室、通讯设备、应急物资等; 列出有关部门,如企业现场、武警、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可用的应急设备; 描述与有关医疗机构的关系,如急救站、医院、救护队等; 描述可用的危险监测设备; 列出可用的个体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 列出与有关机构签订的互援协议。 应急人员培训:针对潜在事故的危险性质,应对所有应急人员,包括社会救助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包括自身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应急人员具备响应的能力。 预案演习是对应急能力的一个综合检验。 目的:使应急人员熟悉各类应急处理和整个应急行动的程序,明确自身的职责,提高协同作战的能力。 训练的主要目的包括: ⑴ 测试计划和程序的充分程度 ⑵ 测试应急培训的有效性和应急人员的熟练性 ⑶ 测试现有紧急装置、设备和其他资源的充分性 ⑷ 提高与现场外的事故应急部门的协调能力 ⑸ 通过训练来判别和改正计划中的缺陷 实际开展应急演习应做的准备: ⑴ 制定完整的演习计划 ⑵ 做好演习中所有管理部门的准备工作 ⑶ 现场外的应急队员与应急部门的准备 江苏省城市调查队在去年7月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45%的城市居民不能准确、完整地了解找公安拨110、找火警拨119、找急救拨120、找交警拨122的知识。在火焰肆虐、罪犯横行的危险时刻,要求普通市民分别这些号码很困难。 最常见的紧急时刻需要协助的机构与组织要建立互助协议 ⑴ 通讯和外部关系联络,包括媒体 ⑵ 消防与营救有关机构、组织 ⑶ 物质泄漏控制的有关机构 ⑷ 工艺和公用设施管理的部门 ⑸ 工程措施部门或组织 ⑹ 控制环境污染情况的环保部门、机构 ⑺ 医疗救护单位 ⑻ 安全保障部门 ⑼ 运输及后勤保障机构 ⑽ 行政管理机构等 当事故可能影响到周边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公众可能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发出紧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质、对健康的影响、自我保护措施、注意事项等。 决定实施疏散时,应通过紧急公告确保公众了解疏散的有关信息,如疏散时间、路线、随身携带物、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 报警系统及程序; 现场24小时的通告、报警方式,如电话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