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柏数字电视基础培训 产品市场部 2007年1月4日 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 50年代,首先黑白电视 60年代末,彩色电视 80年代,D2MAC尝试对传统模拟电视改变,但没有成功。 日本和美国尝试HDTV传输,但最终也没有获得期望的成功。 90年代初,在演播室中使用未压缩的CCIR601数字电视信号。(270Mbit/s~800Mbit/s,信道传输必须压缩) 电视图像的彩色化 1953年,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提出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制。 日本、加拿大分别于1957、1966年采用同一制式播出。 1956年,法国提出SECAM(SEquential CouleurAvecMemoire)制。 1960年,德国提出PAL(Phase Alternation Line-by-Line)制。 为便于转播和交换节目,各国曾多次讨论统一电视制式问题,但由于政治及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始终未能达成一致。于是,国际上便形成了3种彩色电视制式同时并存的局面。 彩色电视机在哪国使用必须符合该国的黑白体制、彩色制式及频道划分,还要注意电源标准(有110伏/60赫与220伏/50赫之分),这样才能保证接收机安全可靠地接收到良好的彩色图像和伴音。 目前世界上采用PAL制的国家最多。中国所采用的电视制式为PAL/D,国家标准为:每帧扫描625行,每秒25帧。 高清晰度电视(HDTV) “高清晰度”指与现行电视相比,其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图象分辨率都要求提高一倍以上,使用大屏幕显示器近距离观看时,图象细腻逼真,无闪烁和粗糙感,并配以数字环绕音响伴音。 采用16:9的宽高比作为世界标准。 我国HDTV标准为1920×1080i,每帧图像有207万个像素。 高清晰度电视(HDTV) 在HDTV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一个由模拟向数字转化的过程。 日本早在1985年就建立了1125线、每秒60帧的MUSE制式(全视频带宽30MHz)的HDTV。但日本人在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努力去完善模拟电视的清晰度同时,却忽视了数字技术发展的大趋势。 IEEE的MPEG专家组制订的MPEG-2标准和先进的数字通信技术,使得带宽高达20MHz的HDTV信号可以在6MHz左右的现行传输信道不失真地传送。 美国的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已达到实用化。 1998年9月8日至12日,中央电视台利用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套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试验发射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成为继美国、欧洲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的国家。 数字电视(DTV) 数字电视(DTV)包括 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 ,704×576i或720×480i,约500电视线,相当于DVD标准) 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 ,1920×1080i,约1000电视线) 均采用MPEG-2/1数字压缩技术。 标准清晰度电视的图像和伴音的质量都比目前模拟电视有所提高,并且其频道利用率高,在目前模拟电视的一个频道内可以同时播6套(或更多)标准清晰度节目。 目前我国各省级电视台的通过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均是采用MPEG-2数字压缩的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节目。 数字电视的发展 MPEG: MPEG-1:1993年,1.5Mbit/s,VCD MPEG-2: SDTV,HDTV(也支持,最初是MPEG-3) 系统、视频、音频 270Mbit/s视频信号压缩到2~6Mbit/s 1.5Mbit/s音频信号压缩到100~400kbit/s 压缩比如此大,可以在一路8MHz的模拟电视信道中传输多路节目 MPEG-4,MPEG-7,MPEG-21 数字电视的发展 90年代初,欧洲的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三种传输方法: DVB-S:卫星传输,1995年,QPSK调制,33MHz带宽,数据率38Mbit/s,一个信道最多可传输6,8,甚至10路节目。 DVB-C:同轴电缆,1995年,64QAM调制,8MHz带宽,数据率38Mbit/s, DVB-T:地面传输,1998年,数据率5~31Mbit/s(实际使用22~25Mbit/s) MPEG数据流 MPEG-2标准 ISO/IEC 13818-1 系统层 ISO/IEC 13818-2 视频编码层 ISO/IEC 13818-3 音频编码层 系统层也可用于传送音视频以外的数据,如Internet数据。 系统层描述MPEG数据流的整体结构,实际中具有重要意义。 原始SDTV信号(ITU601)码率270Mbit/s; CD质量的原始数字立体声音频信号码率为1.5Mbit/s。 MPEG数据流 视频信号压缩到1Mbit/s(MPEG-1)和2~6Mbit/s(MPEG-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