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3《杜甫诗五首》课件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pptVIP

语文:1.3《杜甫诗五首》课件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1.3《杜甫诗五首》课件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又呈吴郎 ?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任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写诗背景 大历二年(767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成都西郊瀼西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住,就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这位亲戚一来就在草堂周围插上篱笆,禁止外人打枣。老妇人跑来向杜甫诉苦,杜甫就写下了这首诗来劝告吴郎。 1、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不但自己任她扑枣:“堂前扑枣任西邻”,还劝吴郎不要插上篱笆不让老妇人打枣:“便插疏篱却任真”,艰难岁月,大家要互敬互爱。 2、诗的尾联“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忧国忧民,他想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以至痛心流泪。 3、对吴郎,他也不是横加指责,而是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措词委婉,入情入理 书面练习? 陕西有民歌唱道“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 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就《又呈吴郎》这首诗分析说明。 蜀相 诵读提示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但诗题不作《题成都武侯祠》而作《蜀相》,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读时须把握感伤、叹惋的基调。 诗句赏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何处寻:口气急切,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追慕 锦官城:现四川成都。 柏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盛。 以苍松翠柏直茂盛暗含人们对诸葛亮的景仰,透出一种肃穆、安谧的气氛。 自春色:独自展现春色,写出春草茂盛之态。 空好音:写游人稀少,鸟儿鸣声婉转,但并不引起游人的注意。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进一步写丞相祠堂幽静的环境,表达诗人追怀诸葛亮的寂寞之心。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连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2、辅助刘备开创蜀汉。3、辅助后主刘禅巩固帝业 深沉 叹惋 感伤 称颂 崇敬 仰慕 雄才大略 忠心报国 宏伟业绩 “长使”即“永远使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 六出祈山,九伐中原,身死五丈原。 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 一千多年来,这个名句震撼着千千万万志士仁人的心。宋朝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诵读了这两个诗句,又大呼三声“渡河”,才离开了人世。 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这两句苍凉悲壮,千古名句。 小结: 本诗题目为蜀相,却直写诸葛亮。景中含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其间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和政治理想。 诗人对忧念苍生、济世扶危的诸葛亮极其崇敬景仰,希望在当时安史之乱中也能有诸葛亮这样雄才伟略而又忠心为国之人出现;诗人对自己不能拯时济世而潦倒一生深感遗憾。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忧患联系起来,把对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自然景色相映衬,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 岳阳楼图片 【赏析】 首联以登楼能偿宿愿为喜。 “昔闻”指诗人青年时代,正值“开元盛世”,到处歌舞升平。闻洞庭之名,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而诗人也到了暮年,历尽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陽樓—赏析 颔联赞颂洞庭湖的波涛浩荡,气势磅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开了吴楚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在湖水中一般。 只10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画了出来。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壮阔相同而心情各异。 登岳陽樓—赏析 颈联亲朋音信皆无,自己寄居一叶扁舟。(沉郁之叹) 不是登临的喜悦,而是寄托着怀才不遇、漂泊天涯之感。 尾联凭栏遥望北方,忧国忧民。 作者开阔的胸襟与颔联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上下衬托。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想的仍是国事,为之流涕。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