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乙醇胺
二乙醇胺二乙醇胺2 2’-二羟基二乙胺二乙醇胺(DiethanolamineDEA)乙醇胺(EthanolamineEA,包括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同系产品最初在1860年由法国化学家Wurts首先发现,从1930年开始工业制备,1945年以后实现大规模生产。
二乙醇胺别名2 2’羟基二乙胺,常温下无色、粘稠液体,稍有氨味,易溶于水、乙醇。可腐蚀铜、铝及其合金。液体和蒸气腐蚀皮肤和眼睛。可与多种酸反应生成酯、酰胺盐。沸点269.1℃,熔点28℃。主要用于除草剂草甘膦的生产。制药工业缓蚀剂高回弹聚氨酯泡沫交联剂;与三乙醇胺混合作为飞机引擎活塞的去结剂;与脂肪酸反应生产烷基醇酰胺;也用于有机合成原料、生产表面活性剂原料和酸性气体吸收剂。
..................................................1
二乙醇胺的发展情况……………………………………………………………3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3
化学性质…………………………………………………………………….3
工业设计工艺及流程……………………………………………………………4
用途………………………………………………………………………………5
表征………………………………………………………………………………6
消费市场现状与预测……………………………………………………7
参考文献……………………………………………………………………………11
一 发展情况
我国乙醇胺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是由于当时使用的原料环氧乙烷多产自氯醇法生产工艺,含有一定量的醛酸等杂质,加上乙醇胺的生产技术落后,大多采用间歇法生产,能耗和物耗高,产品质量差,影响了市场的推广和应用,因而到1998年以前,我国乙醇胺的总生产能力只有2万吨/年左右,生产规模平均不到2000吨/年,产量不足6000吨/年,所需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严重影响了我国乙醇胺工业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吉林农药厂抚顺北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国内的乙醇胺生产厂家已达10多家,2007年乙醇胺总产能超过了6.7万t/a。2007年我国乙醇胺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见表1,其产能占全国总产能70%以上。
2008年7月嘉兴金燕化工10万t/a的乙醇胺装置顺利投产后,国内乙醇胺的规模已经超过了15万t/a。
简称:DEA
别 名 二乙醇胺
分子式 C4H11NO2;HO(CH2)2NH(CH2)2OH
相对分子量:105.14
外观与性状 无色粘性液体或结晶。有碱性,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
分子量 105.14 蒸汽压 0.67kPa/138℃ 闪点:137℃
密度:1.097
凝结点(℃):28
沸点(℃):268.8
闪点(℃):146;137(闭式)
粘度 mPa·s(20℃):351.9(30℃)
折射率:1.4776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微溶于苯和乙醚 ,有吸湿性。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09;相对密度(空气=1)3.65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20(碱性腐蚀品)性质:无色易挥发的可燃液体,有强烈氨臭,呈碱性反应。能与水、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混溶。熔点-49.8,沸点55.9,相对密度0.7056(20/4),折射率1.3823,闪点-23,自燃点254.4。爆炸极限1.8%-10.1%。与无机酸反应生成盐,与羧酸、羧酸酯和酸酐反应生成相应的酰胺。
三、工艺技术路线
现代工艺技术路线,大致可分干法和湿法两种。所谓干法,是EO与90%以上氨水反应,再经脱氨、脱水、精馏分离出三种EA产品,德国BASF、Hüls,瑞典Akzo-Nobel表面化学公司等装置属于此种,其中我国浙大-太原日化新开发的工艺中无反应混合技术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所谓湿法是EO与25%~50%浓度的氨水反应,再经脱氨、脱水、精馏分离出三种产品,美国VCC、墨西哥IDESA和化工有限公司等装置属于此种化工有限公司在对引进Sulger/conser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改进装置,使DEA产品比例达60%以上。
以上两种方法的不同,仅仅是用氨水的浓度不同而已,作为催化剂,反应过程必须有水的存在。最近有资料报道,日本Shokubai公司开发出以沸石为催化剂,可使DEA的产品比例达90%。巴西某公司将分离出的MEA与EO反应,可使DEA的产品比例达到80%以上。
现代化EA生产装置,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处于闭路状态,原材料利用率高,几乎不产生污染,其污染源主要是极小量漏的氨或氨水。Sulger/conser和浙大-太原日化Sulger/conser技术,工艺技术先进物耗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