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学键理论的发展历程 分子轨道理论(MO理论)——诞生 1928年,美国莫利肯(R. S. Mulliken, 1896-1986)和德国洪特(F. Hund, 1896-1997)首先提出分子轨道理论。1929年,加拿大赫兹伯格(G. Herzberg)和英国伦纳德-琼斯(J. E. Lennard-Jones,1894-1954)的进一步研究,开始用于解决化学键问题,从而奠定了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分子轨道法的基础。1931年,德国化学家休克尔(E. Huckel, 1896-1980)加以发展,开始广泛用于讨论共轭有机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并获得很大成功,日益得到化学界的重视。 分子轨道理论的出发点是分子整体性,重视分子中电子的运动状况,以分子轨道的概念来克服价键理论中强调电子配对所造成的分子电子波函数难于进行数学运算的缺点。莫利肯把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分子轨道,可用数学计算并程序化。分子轨道法处理分子结构的结果与分子光谱数据吻合,因此50年代开始,价键理论逐渐被分子轨道理论所替代。 因莫利肯用量子力学创立了化学结构分子轨道理论,阐明了分子的共价键本质和电子结构,1966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化学键理论的发展历程 分子轨道理论(MO理论)——重要发展 1952年,日本化学家福井谦一(Fukui Kenichi, 1918-1998)提出了“前线轨道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分子的许多性质是由最高占据轨道和最低未占轨道决定的,即给电子分子中的能量最高占分子轨道(HOMO)和受电子分子中能量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在化学反应中起主导作用。该理论成为研究分子动态化学反应的新起点。 1965年,美国有机化学家伍德沃德(R. B. Woodward,1917-1979)与量子化学家霍夫曼(R. Hoffman, 1937-)以前线轨道理论为工具讨论了周环反应的立体化学选择定则,从动态角度来判断和预言化学反应的方向、难易程度产物的立体构型等,把量子力学由静态发展到动态,从而提出了“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又称“伍德沃德-霍夫曼规则”。被认为是认识化学反应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霍夫曼的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和福井谦一的前线轨道理论共获198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谢谢大家 *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在化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把看起来孤立的杂乱无章的化学元素知识,纳入到一个严整的自然体系之中,揭示了自然界一 最基本的规律,使化学研究进入了系统化阶段,使化学发展史上继原子论之后一次重大的综合,成为化学的主要基石之一。 * * * 弗里德里希·维勒(Friedrich W?hler,1800年7月31日-1882年9月23日),德国化学家。他用氯化铵与氰酸银或以氨水与氰酸铅反应,都能得到比较纯净的尿素,因人工合成了尿素,打破了有机化合物的“生命力”学说而闻名。 尤斯图斯·冯· 李比希 ,男爵(Justus von Liebig,1803年5月12日出生于德国达姆施塔特,1873年4月18日逝世于德国慕尼黑)是一位德国化学家,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农业和生物化学,他创立了有机化学。因此被称为“化学之父”。作为大学教授他发明了现代面向实验室的教学方法,因为这一创新,他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教育家之一。 凯库勒 (1829 — 1896 年 ), 德国化学家。 1829 年 9 月 7 日生于达姆施塔特。 1848-1851 年进入吉森大学,原先学建筑,后来他多次聆听化学大师李比希的讲演,深受吸引和启发,遂改攻化学,并在李比希的实验室里积极、严谨地进行研究工作,完成了《关于硫酸戊酯及其盐》的实验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1875 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877 年任波恩大学校长。1867--1869 年,凯库勒在演讲“关于盐类的结构”和《关于莱 (1 , 3 , 5 一三甲苯 ) 的结构》一文中,发表了有关原子立体排列的思想,首次把原子价的概念从平面推向三维空间。 FriedrichA·Kekule1829—1896)德国有机化学家。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在梦中发现了苯的结构简式,被称为一大美谈。 * 一般公认的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化学体系的宏观平衡性质以热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为理论基础,研究宏观化学体系在气态、液态、固 态、溶解态以及高分散状态的平衡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规律性。在这一情况下,时间不是一个变量。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化学热力学。溶液、胶体和表面化学。 化学体系的微观结构和性质 以量子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物体的体相中原子和分子的空间结构、表面相的结构,以及结构与物性的规律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