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复习提纲教案(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岳麓版必修2)
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单元复习
第一讲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 重农抑商 ” “ 海禁 ”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
(一) 农业的起源
1、时间:远古时代;
2、地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3、起源: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
4、特点:以精耕细作的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各地区各民族发展不平衡。
(二)农具的变革
1、农具:
远古时期:刀耕火种(木耒、骨耜);
商周:青铜工具;
春秋:铁农具、牛耕;
西汉:犁耕法;
唐代:曲辕犁。
2、灌溉工具:
东汉、三国时期有了翻车;唐朝时期有了水转筒车。
(三)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上古时期:大禹治水;
春秋:芍陂
战国:都江堰
两汉:漕渠、白渠
西域:坎儿井
(四)耕作方式的演变
1、简单协作(商周时期):由于农具原始,商周多采用这种生产方式。
2、自耕农经济(春秋时期开始)
条件: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
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评价:优点:①比较稳定;②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弊端:①比较劳苦;②比较脆弱;③自给自足——较少商品交流。
二、土地制度的变迁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由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夏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耕地沟洫纵横,形同“井”字,称为 “ 井田”。这种土地制度称为“井田制”。
3、春秋战国:井田制瓦解。
4、战国以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二)封建土地所有制
1、秦汉以来中国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国有土地所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主要形态)。
2、大土地所有者获得土地的途径:“公田”转化私田;军功等封赏;买卖等土地兼并方式。
(三)土地兼并
1、原因: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制度。
2、历程:春秋时期的税制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汉代的土地兼并;宋代的“田制不立”;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3、统治者限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均田”、“限田”、鼓励小农垦荒,但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4、影响:农民破产;地方膨胀;危及统治。
(四)租佃关系的发展
1、根源:土地兼并。
2、历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汉代比较普遍;明清时期普及到全国,甚至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3、内容:农民租种土地,缴纳地租。
4、影响:逐步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
三、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汉代区域经济
1、四大经济区域: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2、经济重心:山东、山西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中唐以后,江南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二)中原人口外迁
1、原因:天、官、军、钱、愚。
2、三次高潮:两晋之际、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
3、影响:经济重心南移;民族融合。
(三)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北方战乱、经济破坏;中原人口的南迁,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优越的自然条件。
2、历程:孙吴、东晋、南朝时期初步开发;中唐以后全面开发;宋代以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
3、影响:
①为江南开发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江南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②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改变了南方落后的面貌。
③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
④促进了江南的民族融合。
⑤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冶金业:
商:青铜铸造、司母戊鼎---技术臻于成熟
春秋:块炼铁和生铁、块炼钢---世界冶铁史上奇迹
汉:最早发现、使用煤
南宋末到明:世界上最早使用焦炭
(二)纺织业
1、丝织技术:上古:嫘祖发明缫丝(世界领先);
西周以后到西汉:丝国与提花机;
唐宋:缂丝。
2、棉织技术:宋元:“捍、弹、纺、织之具”;元明:棉布流行
(三)陶瓷业
1、烧陶技术(人类共有):上古时期:彩陶、黑白陶;
商代中期:开始从陶器向瓷器过渡。
2、制瓷技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唐朝:白瓷成熟;元代:青花和釉里红;明代:斗彩和五彩;清代:粉彩和珐琅彩;
3、制瓷业概况:
唐: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开始大量出口;宋:出现地方瓷窑体系。
(四)手工业经营方式
家庭手工业: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对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管理严格,细密分工,有利于技艺的提高;但产品不计成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历史:7.1《19世纪中叶的俄国》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
- 历史:7.1《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07版必修1).doc
- 历史:7.1《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
- 历史:7.1《穆塔帕王国与“黄金国”的传说》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
- 历史: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 历史:7.21《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
- 历史:7.2《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掘》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
- 历史:7.21《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河北地区专用.doc
- 历史:7.2《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
- 历史: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
- 历史:复习提纲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岳麓版必修2).doc
- 历史:复习提纲教案(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岳麓版必修2).doc
- 历史:复习提纲教案(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岳麓版必修2).doc
- 历史:复习教案-改革的一般规律.doc
- 历史:复习提纲教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岳麓版必修2).doc
- 历史: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doc
- 历史:复习提纲教案(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岳麓版必修2).doc
- 历史:宿迁市剑桥国际学校2011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重点知识.doc
- 历史:复习提纲教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岳麓版必修2).doc
- 历史:岳麓版选修一全套备课精选 2.4《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