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唯物论认识论二轮复习演示文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呈现 基础知识(判断改正) 1、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2、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3、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正确。 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6、实践决定于认识。 7、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8、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高考再现 1.(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多年前,李白的诗句道尽人类攀月不得的遗憾。今天,在无数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中国人终于圆了攀月梦。这说明( ) A.人的指挥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 B.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C.实践具历史性的特征 D.事物之间的联系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 2时过境迁,如今再回头看徐悲鸿的画作,人们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因为( ) ①旧作中藏有社会意识的印记 ②当代人更有创新精神③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④人们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③ ④ 3、“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 中逐步形成的。这表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来源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4.(2013年海南卷)藏族有一句民谚:“天平是轻重的衡量器,实践是是非的试金石。”美国也有一句谚语:“只有实践的钥匙,才能打开真理韵宝库。”它们同样地反映了这样一个哲学观点(???)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5、(2013海南卷)漫画《君子动口不动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6、(2013年北京卷)自从发现艾滋病后,人类对艾滋病的研究不断深入。这说明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认识是适应实践需要而产生的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蓬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8、(2013年宁夏卷)“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告诉我们(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9、(2013年天津卷)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说明了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0、(2012宁夏卷)毛泽东同志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名言的寓意是强调( )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主观题展示 上世纪二十年代,弗莱明第一个发明了抗生素—青霉素。抗生素问世后,肺炎、脑膜炎等疾病得到了救治,抗生素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治疗药品。然而大量的临床实践使人们发现,抗生素具有导致血液疾病和产生耐药性等弊端。现在,医学界也不再把抗生素看成是灵丹妙药,而是慎重使用抗生素。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学生答案展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根本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主观题问题 1、照抄照搬书本知识,没有联系背景材料。 ? 材料型的主观题其中一个答题特点,就是要求理论联系材料,切忌原理与背景材料脱节,泛泛而谈。 2、审题不明确,答题不到位。 ? 对于材料的中心思想,层次含义把握不准,答错原理观点或只沾了一点儿边。 ?3、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 ? 答题主次不分,层次不明,把不该答的也答上,费时费力却没有成效。 4、答题不规范。 ? ?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抗生素的发明与慎用是科学家通过实践得出的正确认识。(2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抗生素的发明产生于治病的需要,慎用的结论也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2分) (3)实践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