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 例2.在一根长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会听到 几次敲击声?( ) C 【解析】本题考查了声速的知识,一般情况下,声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稍慢,空气中最慢.因此在长水管的一端敲击时,声音分别在铁管、水和空气中传播,因为传声速度不一样,所以会听到三次敲击声. 例3.利用回声不可以测定的是( ) C 【解析】日常生活中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洋的深度、冰山的距离、障碍物的远近,还可以测定车速,如超声波测速仪,但不能测月地之间的距离,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例4.在下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 一方通过棉线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固体能传声 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声音的振动传递到线被捏住的位置 就会被终止,无法传递到另一方. 不能 【解析】本题考查了探究固体传声的实验. * *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 学习定位 1.实验一:使尺子发声 思考: (1)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1.实验一:使尺子发声 思考: (1)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结论:尺子发声是因为它在振动. 思考:是不是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呢? 2.实验二:敲打音叉 2.实验二:敲打音叉 现象:音叉振动的同时发声; 实验方法:刚才的实验中是怎样看到音叉振动的? 转换法. 结论:发声的固体在振动. 3.实验三:用玻璃棒搅动水发出声音 现象:水在振动的同时发声; 结论:发声的液体在振动. 4.实验四:用嘴对着空瓶吹气,看看能否听到声音 思考:这个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怎样证明? 提示:可利用转换法的思路,把一个小球吊在空瓶中,用嘴对着空瓶吹气时,可以看到小球在摆动. 现象:空气在振动的同时发声; 结论:发声的气体在振动. 结论: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发声时都在振动.所以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归纳法) 思考:振动停止,发声体还会发声吗? 实验: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看看音叉停止振动后能否听到声音. 现象:音叉停止振动时,听不到声音. 结论: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声源,但有振动的声源,不一定有声音. 【解析】 例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B 本实验采用转换法,用乒乓球被弹开来放大音叉的振动,所以是用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解析】 例3.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所以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面停止振动,故鼓面停止发声. 【解析】 D 例4.几个同学做与声音有关的实验探究. (1)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 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 (2)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________. (3)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 都在振动 归纳法 转换法 【解析】 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