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银行初论程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这一特点对于银行而言可以说是利弊兼具。 从不利的一面看,这意味着,银行业的可竞争性(CONTESTABILITY)大为加强了,而银行在竞争中天生处于不利的地位,因为银行的沉淀成本很高,但是其竞争者正好相反。 另一方面,这反过来会促使银行不能按照过去的垄断原则行事,转而采取种种措施,提高效率,由于非银行机构的沉淀成本低,相对而言,逼迫竞争者退出也就比较容易。 4.“银行消失论”的消失 有趣的是,次贷危机爆发后,出现了“投资银行消失论”?? 华尔街大型“独立投行”改变身份,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可以从事商业银行业务,以便于获得政府救助。 在新的背景下,“银行”获得了“新生”,表现为比如: 很多原来本来有名有姓的金融机构也被称为“影子银行”了; “电商”企业如阿里巴巴开展“银行”业务; 近期,“民营银行申请潮涌”。 背景: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是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执行董事MCCULLEY于2007年首次提出,指那些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传统的、正规的、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 随后,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债券大王”GROSS 发表在《财富》杂志上的一片文章以此为题。 一般意义上,影子银行指的是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或者说,指那些有部分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相应地,影子银行体系就是由影子银行组成的非银行金融体系。 美国财长盖特纳(2008)称之为“与商业银行体系相对的平行银行体系”。 背景:阿里小贷的成功 去年上半年,“阿里金融”累计向小微企业放贷170万笔,贷款金额130亿元。当年7月已实现单日利息收入100万元。引起如潮好评。 有关评论不仅很高兴地从中看到“银行真正的竞争对手到了”,“银行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而且更有评论欢呼“颤抖吧,银行!”,“阿里信贷让银行成为恐龙”,“阿里金融把银行打趴下”等等。 背景:金融“国十条”与民营银行热 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探索设立民营银行”; 7月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 8月下旬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贯彻…… 近日有报道指,民营银行细则有望出台,相关概念股大涨。 简评: 坚持从银行存在的基本理由及其特殊性来看银行消失论,对该论的消失不会奇怪; 不排除以后会有舆论重温“银行消失论”旧梦,所以仍有必要在理论上澄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值得超越“机构”的视角,从“功能”的视角把握有关问题。 四、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1.金融创新 2.边界扩展 并购,求大 混业经营,全能化,求全 国际化,求广 3.再造转型 思考题 1.有人将一些金融机构称为“非银行的银行”,是否可以理解为“非银行金融机构”? 2.投资银行是否是“金融中介”?与投资银行相比,商业银行有哪些特殊之处?与共同基金相比又如何? 3.为什么会出现“商业银行消失论”?试结合次贷危机后的新形势给出你的评论。 4.什么是影子银行?其根本特征或判断标准是什么? 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首先应该能够判断一家金融机构是否为“银行”,无论它是否自称“银行”;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应该学会多角度剖析银行何以存在的基本理由,并由此出发,洞察银行的特殊之处,特别是其与投资银行的区别,理解专门开设“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必要性; 第三,能够对银行业的演进有一个比较综合的了解,并结合对银行存在理由及其特殊性的剖析,批判性地理解“银行消失论”和“银行热潮”,客观地认识和把握银行业的未来。 参考阅读 关于银行的定义还可参见马丁·迈耶《大银行家》P166-168,海南出版社2000年 关于银行的起源参见里瓦尔《银行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P51-55,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曾康霖等《银行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帕克斯《美第奇金钱》,中信出版社2007年。 关于金融中介化过程和银行协调资金供求双方对流动性的不同偏好,可参见汉森《货币理论与实践》P27-33。中国金融出版社1988年。 关于银行存在理由的经典文献很多,如: 交易成本节约,见BENSTON SMITH 1976, 指出这一行业存在的原因在于交易成本的存在。 委托监督机制,见DIAMOND 1984,指出放款人可以委托银行监控借款人,成本更低。 信息共享联盟,见LELAND PYLE 1977,指出若借款人形成联盟,则可以比单独借款人获得更好的融资条件。 BENSTON, G. C.W.SMITH 1976 “A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 TO THE THEORY OF FINANCIA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