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信息化与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挑战 郑燕林 (系主任/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硕士招生方向:现代远程教育 博士生招生方向:计算机辅助学习\信息与网络通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 主讲课程:网络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设计与教学开发、教育资源建设与标准、知识管理与绩效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 主要内容 教育信息化的内涵、特征、意义与困境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挑战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 1.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的困境 1.1 “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1.2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1.3 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1.4 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困境 发展的不均衡性 1.4 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困境 发展的不均衡性 区域特色不明显 1.4 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困境 发展的不均衡性 区域特色不明显 缺乏可持续性 1.4 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困境 发展的不均衡性 区域特色不明显 缺乏可持续性 实效性较弱 2.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挑战 观念挑战 角色挑战 素养挑战 2.1 观念挑战 2006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晒客 威客 睡眠博客 博斗 印客 掘客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2009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两个热字:被、烎 五大热词:躲猫猫、70码、蜗居、钓鱼执法、楼脆脆 三大热语:“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哥**的不是**,是寂寞!”、“你是准备替**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2.1 观念挑战 以“教/教师”为中心?以“学/学生”为中心? 面向学习结果?面向学习过程? 面向知识获取?面向能力发展? 2.2 角色挑战 Who am I(我是谁)? What to do (我要做什么?) Where to go(我要往哪里去?) How to do(我该怎么办)? Who am I(我是谁)?——归属感 信息技术教师 边缘人——走在学科边缘的人?走在待遇边缘的人?…… Who am I(我是谁)?——归属感 信息技术教师 边缘人——走在学科边缘的人?走在待遇边缘的人?…… 万金油——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 2.3 素养挑战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需的专业素养 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信息素养 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 教师专业知识(申继亮) 本体性知识(subject-matter knowledge) 条件性知识(conditional knowledge) 实践性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 文化知识(cultural knowledge) 信息素养 Paul Dorsey的观点 检索信息的技巧 评估信息的技巧 组织信息的技巧 分析信息的技巧 表达信息的技巧 保证信息安全的技巧 信息协同使用的技巧 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 阳光心态 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的提升 信息素养的提升 合作能力的提升 阳光心态——“三位一体”发展途径 学生出勤类型? 永不相认型 小猫钓鱼型 苦大愁深型 坐看云起型 狼吞虎咽型 再别康桥型 学习者分析之“认知方式” 场依存性、场独立性 场依存性: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基本倾向于依赖外在的参照,为“外部定向者” 场独立性: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基本倾向于依赖内在的参照(主观感受),为“内部定向者” 沉思型、冲动型 个性意识倾向性(内部控制/外部控制、焦虑水平) 左右半脑优势特征 左:言语、抽象思维 右:形象思维、发散思维 3.1 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的提升 教育哲学素养 教育教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哲学素养的欠缺对一个教师的影响:“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 ——《教育哲学导论》,2006,石中英) 3.2 信息素养的提升 以信息技术的适当应用为切入点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适当应用 帮助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技术应用的适切性 信息技术的适当应用 帮助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建构主义者的批判点 (1)知识不完整(incomplete) (2)惰性(inert):无法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运用 (3)不灵活(inflexible):无法在新的相关情境中迁移应用 ——Gabrys et al.(1993)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适当应用 帮助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误区 华而不实型?(来自ARCS模型的启示) 杜威在1933年修订的《我们怎样思维——再论反省思维与教学的关系》一书中定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已挂牌)名单明细表1126.doc VIP
- [产品_解决方案概述]华为FusionAccess桌面云解决方案6.2概述.pdf VIP
- 《华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件——概率论》.ppt VIP
- 图集规范-浙江图集-2010浙G22管桩.pdf VIP
- 中建八局高大模板施工标准化图册(盘扣架脚手架)2024年 .pdf VIP
- 一种竹质柱状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VIP
- Mogas金属硬密封球阀的构造特点.docx VIP
- T-CECS 10107-2020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技术要求(OCR).pdf
- 2025年高考真题解析课件:2025年全国新高考二卷英语读后续写(课件).pptx VIP
- 《江南逢李龟年》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