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的康复策略及方法资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 1、中国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提出的定义(1988年佳木斯)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诊断条件 1)婴儿期内出现的中枢性瘫痪。 2)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3)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2、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会提出的定义(2006年长沙)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脑发育阶段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309. 产前期:感染、出血、缺氧、妊娠毒 血症、母体 外伤 围产期:产伤、出血、缺氧 产后期:核黄疸、感染、外伤、缺氧 根据临床表(2006) ①痉挛型 ②不随意运动型 ③强直型 ④共济失调型 ⑤肌张力低下型 ⑥混合型 根据瘫痪部(2006) ①单瘫 ②偏瘫 ③双瘫 ④三肢瘫 ⑤四肢瘫 根据偏瘫部位分类 ①学习困难; ②视觉损害; ③听力损害; ④语言障碍; ⑤癫癎或惊厥; ⑥心理行为异常、睡眠、情绪等; ⑦饮食困难; ⑧流涎; ⑨牙齿问题; ⑩消化系统和泌尿 系统的问题; ?感染问题等。 ★婴幼儿期的脑处于发育最旺盛时期,脑的可塑性强,代偿能力强,接受治疗后效果好,因此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干预和治疗十分重要。 ★早期发现异常,不等于过早和急于诊断脑瘫 ★一般认为出生后6个月到9个月作出诊断为早期诊断,最迟应在1岁左右就要作出诊断。 (1)有引起脑瘫的原因(高危因素) (2)有脑损伤的发育神经学异常 (3)婴儿期出现脑瘫的临床表现(早期症状及不同类型表现) (4)并发损害 (5)辅助检查 以下6个要素: ①运动发育落后或异常; ②肌张力异常; ③肌力异常; ④姿势异常; ⑤反射发育异常; ⑥辅助检查的异常。 其中前五项是脑瘫诊断的必备要素。 脑瘫应与以下各类异常及疾病相鉴别 (1)一过性运动障碍或发育迟缓:与脑瘫的区别是将来运动可以正常化。 (2)颅内感染性疾病:以颅内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治愈后无运动障碍。 (3)脑肿瘤:为进行性发展的疾病,伴有脑肿瘤的特征性症状。 (4)智力低下:可以有运动发育落后,但以后运动功能会正常或接近正常,以智力落后为主要表现。 (5)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应与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相鉴别,前者存在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假性肌肥大、特殊的起立姿势、血清肌酸激酶增高、肌电图改变、肌活检有特征性改变。 (6)先天性肌迟缓及良性先天性肌张力低下:应与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相鉴别,前两者多在以后逐渐好转或恢复正常。 (7)各类先天性代谢性疾病:除了有运动功能障碍外,都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8)脑白质营养不良:应与痉挛型脑瘫相鉴别,前者病情呈进行性。 (9)脊椎损伤、脊椎肿瘤、先天畸形等脊椎病:应与痉挛型截瘫相鉴别,可进行X光检查、脑脊液检查、脊髓造影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10)小脑退行性病变:应与共济失调型脑瘫相鉴别,前者表现为缓慢进展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 1、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运动的基础,表现形式有三种: 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运动性肌张力 2、只有这三种肌张力有机结合、相互协调,才会维持与保证人的正常姿势与运动。 3、肌张力的变化可反映神经系统的成熟程度和损伤程度,脑瘫患儿均存在肌张力的异常。 痉挛型、强直型——肌张力增高或亢进 迟缓型——对姿势变化无抵抗、呈低紧张状态 不随意运动型——姿势张力可能时强时弱 共济失调型——偏低 临床可见: 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收缩过剩; 主动肌收缩过剩; 拮抗肌过度松弛; 动摇或变化。 1.头部侧向转动试验 正常时下颌可达肩峰,左右对称,肌张力增高时阻力增大,下颌难以达肩峰。 2.围巾征 将小儿手通过前胸拉向对侧肩部,使上臂围绕颈部,尽可能向后拉,观察肘关节是否过中线,新生儿不过中线,4_6个月小儿过中线。肌张力低下时,手臂会像围巾一样紧紧围在脖子上,无间隙;肌张力增高时肘不过中线。 3.腘窝角 小儿仰卧位,屈曲大腿使其紧贴到胸腹部,然后伸直小腿,观察大腿与小腿之间的角度。肌张力增高时角度减小,降低时角度增大。正常4个月龄后应大于90°。 4.股角(又称内收肌角) 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膝部使下肢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