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第一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以一定环境条件为背景的,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因而其组成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 马世骏指出:”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 生物与环境的协同共生及环境对城市活动的支持、容纳、缓冲及净化。 经济系统的特征: 物资从分散向集中的高密度运转,能量从低质向高质的高强度集聚,信息从低序向高序的连续积累。 社会系统特征: 高密度的人口和高强度的生活消费。如居住、饮食、服务、供应、医疗、旅游及人们的心理状态,还涉及到文化、艺术、宗教、法律等上层建筑范畴。社会系统是人类在自身的活动中产生的,主要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存在于意识形态领域中。 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 第二产业为工业 ,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各业; 第三产业分服务业和流通业 一、城市人群组分 居住在城市规划区域、建成区内的一切人口,一切从事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活动,享受着城市公共设施的人。在中国特定为居住在城市范围内并持有城市户口的人口。 城市的一切设施和物质供应,活动场所必须考虑容纳这些人口,并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可用城市人群来表示城市人口。 (一) 城市人口结构(structure):①城市人口自然结构,如性别、年龄等;②城市人口社会结构,如民族、家庭、文化、宗教、职业、经济收入结构等。 (二)城市人群规模 城市人群规模:是指一定城市地域内聚集的人群总量及其分布密度,它是衡量城市规模的主要指标,同时也说明城市生态系统的人群负荷程度,城市人群规模可用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来表示。 1、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净增人口数与总人口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口--年内死亡人口)/年人口))*1000‰ 或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 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迁入和迁出的差数。 机械增长率=(某一时间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该时间平均人口数)*1000‰ 3、城市人口承载力 1940,s 威廉福格特(土地人口承载力) 公式为:C=B:E C: 某土地面积的承载力,指土地向人类提供饮食住所的能力; B:指土地的生物潜力; E:环境阻力 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约有6.22亿人生活在城市,城市化率超过50%。今天,一方面,城市人口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国际上比较宜居的特大城市,城区人口密度一般在1万人/平方公里。而从上海“六普”人口资料中可以看出,上海中心城常住人口的密度已经超过1.6万人/平方公里,是东京的1.3倍、纽约的1.7倍、伦敦和巴黎的3.9倍。人口高度密集,城市人口的生态环境质量就会下降,城市安全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又如,我国特大城市的人口通勤方式与国际大都市是有差别的。在上海,居民以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数占总人口的25%左右。在一些国际大都市,如伦敦,轨道交通占65%的客流;在纽约,轨道交通占61%的客流;在东京,轨道交通占80%的客流。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改变城市居民以私家车等大量占用社会公共交通资源的出勤方式,另一方面要控制人口规模。 人口承载力有两个约束指标: 未来,要判断一座城市人口承载力究竟有多大,有两个重要指标:一个是人口承载力的“硬约束”,即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约束;另一个是社会公共服务力的“软约束”,即在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中,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能力。 4、人口环境容量观 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城市人口容量:指一个城市所能承载的最大人群数量。 合理的城市人口规模受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实力需求等的共同影响。 城市合理人口规模需从城市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即从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确定。 (1)乐观论 认为地球可以养育500亿,主要观点: ①地球陆地还有大量资源尚未开发利用; ②人类对海洋资源,包括海底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③高度发达的经济条件是合理和优化环境的基础,环境污染和环境退化都是暂时的; ④科学技术正以跳跃速度发展。 (2)悲观论 ①生态系统的退化,如污染、毁林、草原退化、沙漠化,自然资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