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二中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考试高三语文 .docVIP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考试高三语文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考试高三语文 .doc

南昌二中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高三语文 试题 命题人:吴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膝盖qī 口角jué 譬如bì 蒙头转向mēng B.症结zhēng 捕捉pǔ 管弦xián 曲尽其妙qǔ C.稽私jī 处理chǔ 瞭望liào 不徇私情xùn D.骨头gú 鳜鱼gùi 剽窃piāo 因噎废食y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劳骚 栽赃 泊来品 轻歌曼舞 B.博取 宛转 文绉绉 如哽在喉 C.诙谐 防碍 掉书袋 省吃简用 D.般配 凋敝 亲和力 韦编三绝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由于学生表达能力不强,解答诗歌鉴赏题时,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解答时不但要理解诗歌,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B.12月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对话》栏目播出的一期关注“普洱茶现象”的节目,妙趣横生,让我陶醉其中。 C.为了治理水流污染,该地区依法取缔了十几家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厂,一时间,洛阳纸贵,用纸大户纷纷抢购囤积。 D.留学英伦的学姐暑假探望母校,即兴报告了两年来学习生活见闻,那些海外奇谈无异于一阵轻风,让在题海里喘息着的高三学子们感觉到些许清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政府做错了事更应该坦诚地向老百姓认错道歉,那种死不认错,还要粉饰的行为,就好像鸵鸟把头埋在沙里,却把屁股高高地露了出来,只能叫人贻笑大方了。 B.印度的电脑软件经过短短的十几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跃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新明星。 C.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宜人心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觑。 D.“生存美学”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美学一枝独秀的格局,形成了多元并存、互相促进的局面,为美学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创新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5.在横线处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梁启超是性格落拓不羁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他没有门户之见而只以感情为表现归宿 ②而词学思想却似乎倾向于传统的本色行当一派 ③其词作也基本上偏于豪放一路 ④能够最大限度地容纳和欣赏各种词的异质之美 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 D.③②①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潜规则的文化心理根源 “名实分离”的潜规则现象,在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国的传统社会,长期以来就是一个“名实分离”的社会。而这与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息息相关。在这些深层文化心理气质中,包括:执著于人世与现世、重视历史经验与人际情感、轻视彼岸世界、反感抽象思辨的实用理性;追求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实现自身价值、根据情境定位人生目标与行为策略的价值取向与行动倾向;追求内向超越而不是外向超越,通过改变自身而适应世界的行为倾向;在经与权、常与变中的执两用中、不拘不泥的中庸思维;以及视社会和人际等级为合理、并作为具有差序性的人格观内化于心。这些文化心理又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得到塑造且维系,形成了一种百姓日用而不知或者熟视无睹但又在事实上主导人们行为的习惯。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过分膨胀的行政权力,尤其是王权对文化心理的构建力量。 具有普遍主义的规则很难行得通,因为对差等的默认与赞同已经成为一种心理需求,我们从根本就未想过要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而认为是规则适应人而不是人适应规则。在这样一种文化心理氛围中,很难产生现代法治所必需的“程序正义”的思想,对于杀人犯、贪污犯的态度“必欲杀之而后快”,而不必经过正当的程序审判,审判这种形式化的东西,并不触及我们认为的“正义的本质”。在义利之辩和公私之争中,义与公取得了道德上的绝对优先地位而不容置疑,义利之辩更成为君子小人乃至人禽的分野标志。在这种强大的文化力的制约下,社会生活中无可避免的利益之争只能转而以各种婉转扭曲的姿态迎合既定的文化价值品味。于是,阴奉阳违成为一种必须的存在策略,左右逢源成为人所追求的目标,拿捏分寸、练达人情更成为做人的必修课,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终其一生,无所逃遁。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少在观念上法律取代了行政权力和意识形态在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中的核心地位。但由于传统的巨大惯性,人们的具体行动往往依然遵照既有的模式,以一种完全被动的方式适应新的框架和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现代性的“入侵”,导致了“潜规则”的普

文档评论(0)

dingyx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3014020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