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教案(获奖作品)——哀江南 .docVIP

湖北省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教案(获奖作品)——哀江南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省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教案(获奖作品)——哀江南 .doc

哀江南 葛洲坝高级中学 李红霞 【文本解读】 在语文教学上,我一直将语言的魅力、文学的韵味和文化的视野作为我追求的三要素。老赞礼、柳敬亭、苏昆生目睹了那场天崩地坼的历史巨变,三年之后,战争的烟尘散尽,苏昆生对这种“舆图换稿”的民族悲剧重新审视之时,一种积淀已久的悲怆情绪勃然而起,化作倾盆泪水化作动地悲声!苏昆生“一声高唱万山惊”的慷慨悲歌,不仅是对流离遇合的侯、李悲剧的感伤,不仅是对旋生旋灭的南朝王朝的喟叹,也不仅是对土崩瓦解的大明帝国的凭吊;在这些感伤、喟叹、凭吊的深处,含蕴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悲情,含蕴着“忽喇喇似大厦倾”的历史意识,含蕴着“流水后波逐前波”的哲理思考,也含蕴着“江山不管兴亡恨”的无奈心境。本课将曲词品鉴教学目标语文课无论怎样翻新,无论怎样百花齐放,语言都是这门课的核心要素。如果放弃了语言这一核心要素,不管教学过程有多么花哨,教学手段多么先进,课堂氛围多么热烈,它都有可能异化成空中楼阁。我在设计《哀江南》的教学时,首先关注的,是课文的语言因素。我认为,能够引领学生体悟到课文言约意丰、精美雅致的语言魅力,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一方面,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诵,通过朗诵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分析,挖掘语中微言大义,通过对语言的咀嚼和理解来把握课文表达的历史沧桑感。繁琐的语言分析总让人厌倦,而静心的体味却能让人陶醉,精当的点拨更能给人启迪。《哀江南》是戏剧中的登峰造极之作,它的语言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牧儿”在场不在场,是怎样去“打碎”的,“碎”了的“龙碑帽”是什么样子,这些都没有写,可见作者用墨之俭,但这一句的思想和情感的容量却很大──“龙碑帽”可不是普通的摆设,它是三百年王业的象征,它的被“打碎”,正暗示着一个朝代的结束,其中蕴含着向这个王朝顶礼膜拜三百年的万千臣民的多少痛楚啊!淋漓尽致地了时代变迁的印迹《哀江南》本来是一部文学经典,而不是历史文献。所以,以欣赏的姿态面对文本,以主体的情思占有文本,是阅读必须的。着眼于语言这个根基,文学的韵味乃是题中应有之义文学作品是一个“场”,要引导学生走进这个“场”,全身心地沉迷于这个“场”。进了这个“场”,他的情思活动就能直接指向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效率由此就产生了。播放古埙曲《哀郢》希望营造一种体验的氛围。语文教学还应该追求丰厚的文化底蕴。语言背后站立的是文化,汉语的背后站立的是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一个词语就是一部经典,一个诗句就是一部历史。我希望语文课有更多的文化色彩。我“渔樵”“埙” “帝王的陵寝”等问题做了介绍,是为了将当年的帝王威仪与后来的破败对比,显示王朝破落的历史必然性。是为了帮助学生建构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残酷的、森严的等级、,都难以改变其破落的命运。王朝更迭,历史盛衰,任何专制统治都难逃这个历史的命数。悲歌一曲山河,“只有兴亡触后贤” “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的一剂良药,激发人们从历史反思中寻找变革契机的一种力量。从这一意义上说,《哀江南》既是封建末世的一支无可奈何的挽歌,也是警世醒人的一曲爱国主义的强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传奇曲词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初步解读传奇剧本的能力; 2.诵读曲词,揣摩语句,体会曲词中所表达的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理解剧中人苏昆生、柳敬亭等反对权奸、关心国事的正义感和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课型和教法:赏读法;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哀郢》的背景音乐一直贯穿整节课) 二、初读感知 解读文学作品,深入品味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言为心声”,而品味语言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诵读。现在,就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问:我们跟随苏昆生这位明末遗民故地重游,找一找他重游了南京的哪些地方? 明确:郊外——孝陵——故宫——秦淮河——长板桥——旧院 三、品读体会 苏昆生由远及近,看见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百感交集,抚今追昔,慷慨悲歌,一口气唱出了七支曲子,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初读时体会到的情感,来品读这七支曲子。(全班齐读前两支曲子,两个学生各读两支曲子,教师范读第七支曲子) 明确全文沉郁悲怆、哀切的情感。 四、赏读探究 文中不着一“哀”字,但我们分明感受到了那浓得化不开的哀情,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以 “凄凉画面悲伤情”为探究小话题,通过语言的品味,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份哀情的?提出要求: 既然是探究,就必须立足于文本,揣摩语言,不能做架空的分析和主观猜测。可以运用学过的诗词鉴赏的方法:诵读悟情、化诗为文、揣摩字词、表现技巧等 探究强调的是合作精神,探究的顺利推展要靠同学们集体的力量。所以,我们可以采用自愿结合的方式组成学习小组来围绕话题进行探究。 探究必须从点上细化升华,七支曲子不可能要求大家面面俱到,所以,可以选取你认为最能表现哀情

文档评论(0)

dingyx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3014020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