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其中:※“项目表”就是待赋初值的项目,可以是变量名、数组名、数组元素名、字符子串名等;※“常量表”就是要赋的初值,可以是常量或符号常量,也可以用缩写形式r*c---其中c是常量或符号常量,r代表常量c使用的次数;※“项目表”与“常量表”必须一一对应; ★比如: Real PP(6) Complex*8 LPP Integer,dimension(500)::KKJ Data PP,LPP/6*1.2,(3.6,-89)/ Data (KKJ(i),j=1,300)/300*6/,(KKJ(i),i=301,500)/200*2/ ★注意:Data语句是非执行语句,其可以放在说明语句和end语句之间的任意位置,作用是赋初值,只可赋初值一次,之后就失去作用。 2、使用数组名(或数组说明符)的方法: 其一般格式为: 数组名=(/取值列表/) * * 比如: ★ Integer W(6) W=(/0,2,4,6,8,10/) ★ logical L(3) K=9 L=(/.true.,k+1k,.False..and..True./) ★ integer PP(-1:8) PP=(/3,0,(i,i=1,9,2),45,34,2/) 初值:终值:步长 (在3元表达式中,如果步长为1,则可以省略) Integer,dimension(4,5)::A A(:,:)=88 或 A=88 A(:,1:5:2)=90 其中:A(:,:)=88 或 A=88---表示对数组A中20个元素都赋值88;而A(:,1:5:2)=90---表示对A中第1、3、5列的元素赋值90;这里使用了所谓的3元表达式表示列的维,即: 又比如: 五、数组的输入与输出 数组的输入与输出有3种方式:使用DO循环;在输入输出列表中使用数组名;在输入输出列表中使用隐DO循环。 (1)使用DO循环的方法 输入:每执行1条输入语句、输入1个数组元素值(1个数组元素值组成1个输入记录);输出:每执行1条输出语句、输出1个数组元素值(每1行输出1个数组元素值)。比如,利用二重循环实型二维数组的输入输出: * * integer i,j real mat(2,3) do i=1,3 do j=1,2 read*,mat(j,i) end do end do do i=1,2 do j=1,3 print*,mat(i,j) end do end do end 程序运行时,输入数据的方法:1↙2↙3↙4↙5↙6↙。输入的6个数据中前2个数赋给第1列元素,第3、4个数赋给第2列元素,最后2个数赋给第3列元素。输出时,先输出第1行的3个元素,再输出第2行的3个元素。输入与输出分别为: 1 3 5 2 4 6 3 5 2 4 6 * * (2)在输入输出项中使用数组名的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按列的顺序进行输入、输出数组元素。比如, 将二维数据 输入给数组W(3,3)、并输出来。 程序为: Integer W(3,3) Read*,W Print*,W End 程序中以数组名W作为输入输出项,输入的数据的顺序为1,4,7,2,5,8,3,6,9;输出也是按列的顺序:1 4 7 2 5 8 3 6 9. (3)在输入输出列表中使用隐DO循环的方法 这种方法使用的一般格式为: (输入/输出表,i=e1,e2,[,e3]) * * ★其中:i是隐do循环的循环变量,“e1,e2[,e3]”是其循环参数表达式(即初值、终值、步长,步长e3=1时可以省略)。 Integer W(3,3),i,j Read*,W Print*,((W(i,j),j=1,3)i=1,3) end ★注意:※隐do循环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与do循环完全相同,也可以进行嵌套,比如: ※但是,隐Do循环和Do循环也存在某些差异,比如: Print*,(A(i),i=2,14,3) 表示在1行里输出数组A的元素:A(2)、A(5)、A(8)、A(11)、A(14)。而利用do循环来实现输出: Do i=2,14,3 Write(*,*) A(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