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扫描】2016届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9-1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教材.doc

【考点扫描】2016届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9-1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教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点扫描】2016届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19-12)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1.(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既然退却才是正确的,那我们就必须退却。”   ——《苏联的共产主义》 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欧美……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一时之间,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里,“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宁的“退却”和美国的“计划”各指何事,(2分)两者各有何突出特点,(4分)其实践产生了哪些相似效果?(6分) 材料二在1933年到1934年初,统制经济这名词有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于报刊著作上。国民政府专家罗敦伟认为“九一八”之后,中国“真正求得国难出路的基本方策”应是实施“统制经济”。他批评中国的经济学者大半是“自由主义的理想者”,那不过是一个“梦幻”,而“事实告诉我们,许多国家都向统制经济途上进展”,如德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及日本,苏俄更是如此,各国“差不多是想把政府化为生产的管理机关。”他认为,在中国实施统制经济政策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之凌乱散漫,社会秩序之纷乱无章,政治社会之变化莫测”,是一剂良方。 ——摘编自蔡双全《简析20世纪30年代学术界关于“统制经济”与“自由经济”之争》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敦伟“统制经济理论”的核心及其目的,(6分)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该理论产生的国际因素。(4分) 【知识点】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答案】 (1)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2分) 特点:“退却”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计划”是指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指导。(4分) 相似效果: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发展;稳固了政权和社会制度;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6分) (2)核心:政府成为生产的管理机关(政府管理经济)。(2分) 目的:调节经济秩序;挽救民族危亡。(4分) 国际因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西方各国对经济的干预;苏联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成就显著。(4分) 解析: 【思路点拨】 2.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给出了两个理论性观点,联系所学分析各个选项,罗斯福新政的典型特点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能说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典型特点同样是对经济进行严格的国家干预,也不符合题干所述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大危机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极端反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具有国家干预经济造成的政策失灵的缺陷,所以答案为。 3.(16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 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二 苏联在社会主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材料三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25万人直接致死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由此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分)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请结合材料2分) 【知识点】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的利弊;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答案】 (1)主要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国家干预;转变观念;立法保护;综合治理。(任答两点即可) (分) 变化:国家加强对社会经(分) (2)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严重破坏;高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