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概览 中国 世界 特征 崛起的东方巨龙,开创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两极格局的形成,多极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表现 政治: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祖国统一大业和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政治:由两极格局对峙到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加强 经济:曲折的道路,成功的探索和改革开放,抓机遇,求发展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当今全球化进程 思想文化:与时俱进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科教兴国战略 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和多姿多彩的文学艺术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议会制度的不同
制度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议会制度 经济基础 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工具 阶级本质 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 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 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分权制衡的原则 权力主体 人民代表大会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 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则是以金钱为后盾的。议员对选民不负责任,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政党活动方式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制度 三、20世纪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
改革调整 中国的改革开放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特点 克服计划经济的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 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 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调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了缓和经济危机的目的 结果 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 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后来废除了新经济政策,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二 在黄金年代(1950~1973年),美国的GDP增长显著落后于除英国外的所有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它们的GDP年均增长率竟分别是美国的1.5倍和2.4倍。至于人均GDP增长率,美国则慢于所有西欧国家和日本,仅相当于西欧国家人均GDP年增长率的63%。
——摘编自高峰《二十世纪世界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三 美联社马尼拉2011年10月17日电 约3 000名美国和菲律宾海军陆战队士兵在菲律宾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军演,包括在有争议的斯普拉特利群岛(即我南沙群岛)附近进行敌方海岸突袭演习。
《菲律宾明星报》网站2011年10月17日发表文章称,昨天在马尼拉举行的一个关于南中国海的论坛中,专家们说,中国让自己处于守势,其战略模糊表明,北京对其主张和政策并不清楚。估计中国将继续坚持已故领导人邓小平的原则,坚持对南中国海的主权要求,敦促提出主权要求的各方搁置争议,寻求共同开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3)在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面对材料三的现象,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在国际社会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第(1)问,“冷战”要从对抗双方在欧洲的“冷战”表现来概括,“热战”主要答出在美苏争霸下亚洲发生的战争的名称。第(2)问,可从二战后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来归纳,注意要点明确,语言简练。第(3)问,言之成理即可,但要注意设问给出的角度。
答案:(1)欧洲冷战:北约与华约对抗,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对峙,西德与东德并立,杜鲁门主义与苏联争霸策略相对应。亚洲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2)原因:经济多极化推动了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社会主义阵营分裂(中苏关系恶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性的发展都要求反对单边力量控制世界;第三世界国家的不结盟运动兴起。
(3)经济: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国家经济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