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脚步发展史宋前剖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瓷发展(四) 盛唐 唐三彩 有一种盛行于唐代的彩陶,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 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 唐三彩的出现标志着陶器的种类和色彩已经开始更加丰富多彩。 陶瓷发展(四) 盛唐 唐三彩 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三彩人物和动物的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满。动物以马和骆驼为多。 唐三彩马 现藏故宫博物院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通高56.2厘米,长41厘米 唐 三彩仕女俑 唐 三彩文官俑 现藏故宫博物院 三彩武士俑 现藏故宫博物院 唐 唐·白陶卧羊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高8cm,体长15.4cm 继汉代之后,厚葬之风在唐代再度兴起。这一时期的随葬品陶羊较以前体态更为饱满健壮,肌肉感较强,造型亦较准确,整个作品趋向于写实。 唐 唐·青釉凤首龙柄壶 唐·褐彩如意云纹香炉 唐 陶瓷发展(四) 盛唐 瓷器 唐代的瓷器生产有了大规模的发展。 瓷器格局:南青北白(南越北邢) 此种珍品:密色瓷 唐代 越窑四系罐 口径69.5cm 高15.5cm 上海博物馆藏 唐代 邢窑白釉罐 口径7.4cm 高1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 越窑青釉莲花托碗? 五代 口径13.5cm 高13cm 苏州市博物馆藏 唐 唐·秘色瓷八棱瓶 唐 山东省博物馆藏龙山文化《黑陶蛋壳杯》,高26.5厘米。大形似觚,侈口,尖唇,足部向上在柱形高柄中呈现粗细凸凹的变化,展示黑陶的薄与精的品格特色,柄上有镂空装饰,造成质感上的疏密效果,最上部呈喇叭形,显示轻盈感。此杯胎质细密,薄如蛋壳,通体漆黑透亮,制作工艺令人惊叹,是龙山文化黑陶典型。 《黑陶蛋壳杯》 (龙山文化) 山东省博物馆藏 龙山文化 《细柄高足镂孔黑陶杯》 (龙山文化)  山东日照出土 龙山文化 《黑陶双系罐》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遗物 陶瓷发展(二)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 其发展线可概括为: 夏陶器——商周的白陶与印纹硬陶——发明瓷器——商周及春秋战国的原始瓷 陶瓷发展(二) 先秦时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陶器的质量也逐步提高。 到了商代和周代,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陶器生产的工种。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刻纹白陶的创制和使用,是中国制陶工艺发展史上的新成就。 陶瓷发展(二) 先秦时期 夏商周时期的陶器大致分为:灰陶、白陶、印纹陶、红陶、原始陶等。其中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是灰陶,陶器表面有素面、绳纹或蓝纹或各种复杂图案,还有运用拍、刻、印、堆、划等手法留取的肌理效果。白陶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所使用的材料是瓷土,质地较细密,烧成温度也比其他陶器品种要高。 通过长期烧造白陶和印纹硬陶的实践,不断改进原材料的选择与加工,在商代中期出现了原始瓷器。商周时期的烧窑技术有所改进,窑炉容积增大,烧成温度也有所提高 ,窑炉顶部出现了烟囱,窑炉的改进,是这一时期出现原始瓷器的重要原因。 陶瓷发展(二) 先秦时期 白陶 “白陶”是陶器向瓷器的飞跃。 “白陶”是指器胎的表里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器,器胚多以手工捏成,使用含铁量比陶土低的瓷土或高岭土,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 白陶的硬度、耐火度和吸水率都较以往的陶器有了大幅度提高,所以我们说白陶是陶器向瓷器的飞跃。 陶瓷发展(二) 先秦时期 白陶 白陶器因其质地坚硬,洁净美观,做工考究而成为奴隶主贵族的专有物品。 商代后期的白陶制作过程更趋精细繁琐,所以白陶器的精品多集中于这一时期。 《白陶鬶》 陶瓷发展(二) 先秦时期 印纹硬陶 西周是印纹硬陶发展的兴盛时期。 硬陶的胎质比一般泥质或夹砂陶器细腻坚硬, 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 而且在器表又拍印以几何形图案为主的纹饰。所以统称为“ 印纹硬陶”。 西周以后,由于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兴起,白陶器逐渐消失。 《原始瓷兽耳鉴》(春秋) 浙江省博物馆藏品 春秋 战国 在战国时期,陶器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优雅的纹饰和花鸟。 这时的陶器也开始应用铅釉,使得陶器的表面更为光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泽。 战国 《白陶雕刻饕餮纹双耳壶》 战国 《龙纹镂空响铃陶罐》 1975年出土于庄浪县韩店乡西面源头的齐家文化 战国 陶瓷发展(三)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陶瓷 秦 时代短暂,陶质的器皿甚为少见,一般只有属原始瓷的罐类,属灰陶的有鬲、蚕形壶、瓮、鸭蛋壳等以及一些建筑用陶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