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华大学版土力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
1-1:
已知:V=72cm3 m=129.1g ms=121.5g Gs=2.70
则:
1-2:
已知:Gs=2.72 设Vs=1cm3
则
1-3:
1-4:
甲:
乙:
则(1)、(4)正确
1-5:
则
所以该料场的土料不适合筑坝,建议翻晒,使其含水率降低。
1-6:
式中Dr=0.7
则可得:
1-7:
设 S=1, 则
则压缩后:
则
则
1-8:
甲: 流塑状态
乙: 坚硬(半固态)
属于粉质粘土(中液限粘质土)
乙土较适合作天然地基
1-9:
属非活性粘土
属活性粘土
乙土活动性高,可能为伊利石,及少量的高岭石,工程性质乙土的可能较
第二章
2-1解:
根据渗流连续原理,流经三种土样的渗透速度v应相等,即
根据达西定律,得:
又
2-2解:
2-3解:
(1)土样单位体积所受的渗透力
(2)
则土体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发生流土现象
(3)当时,会发生流土破坏,
水头差值为32cm时就可使土样发生流土破坏
2-4解:
(1)
(2)若要保持水深1m,
而
故单位时间内抽水量为
2-5:解:
,而
又,故只考虑就可以
又
则
故开挖深度为6m时,基坑中水深至少1.38m才能防止发生流土现象
2-6:解:
(1)地基中渗透流速最大的不为在等势线最密集处,故在第二根流线上
(2)
则 故地基土处于稳定状态
(3)
2-7:解:
(1),
(2)
,故,不可能发生流土破坏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3-1:解:
41.0m:
40.0m:
38.0m:
35.0m:
水位降低到35.0m
41.0m:
40.0m:
38.0m:
35.0m:
3-2:解:
偏心受压:
由于是中点,故
z(m) n=z/B 均布荷载p= 61.6 三角形荷载p 16.8 水平附加应力 总附加应力σ(kPa) K σ K σ 0.1 0.01 0.999 61.5384 0.5 8.4 0 69.9384 1 0.1 0.997 61.4152 0.498 8.3664 0 69.7816 2 0.2 0.978 60.2448 0.498 8.3664 0 68.6112 4 0.4 0.881 54.2696 0.441 7.4088 0 61.6784 6 0.6 0.756 46.5696 0.378 6.3504 0 52.92 8 0.8 0.642 39.5472 0.321 5.3928 0 44.94 10 1 0.549 33.8184 0.275 4.62 0 38.4384 12 1.2 0.478 29.4448 0.239 4.0152 0 33.46 14 1.4 0.42 25.872 0.21 3.528 0 29.4 20 2 0.306 18.8496 0.153 2.5704 0 21.42
3-3:解:
(1)
可将矩形分为上下两部分,则为2者叠加
,查表得K,
(2)
可将该题视为求解条形基础中线下附加应力分布,上部荷载为50kN/m2的均布荷载与100 kN/m2的三角形荷载叠加而成。
3-4:解:
只考虑B的影响:
用角点法可分为4部分,
,得
,得
,得
,得
只考虑A:为三角形荷载与均布荷载叠加
,
则
3-6:解:
(1)不考虑毛细管升高:
深度z(m) σ(kN/m2) u(kN/m2) σ'(kN/m2) 0.5 16.8*0.5=8.4 0 8.4 2 16.8*2=33.6 0 33.6 4 33.6+19.4*2=72.4 2*9.8=19.6 52.8 8(上) 72.4+20.4*4=154 6*9.8=58.8 95.2 8(下) 72.4+20.4*4=154 10*9.8=98 56 12 154+19.4*4=231.6 14*9.8=137.2 94.4 (2)毛细管升高1.5m
深度z(m) σ(kN/m2) u(kN/m2) σ'(kN/m2) 0.5 16.8*0.5=8.4 9.8*(-1.5)=(-14.7) 23.1 2 8.4+19.4*1.5=37.5 0 37.5 4 37.5+19.4*2=76.3 2*9.8=19.6 56.7 8(上) 76.3+20.4*4=157.9 6*9.8=58.8 99.1 8(下) 76.3+20.4*4=157.9 10*9.8=98 59.9 12 157.9+19.4*4=235.5 14*9.8=137.2 98.3
3-7:解:
点号 σ(kN/m2) u(kN/m2) σ'(kN/m2) A 2*9.8=19.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