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学习——社会媒体冲击下报纸应对之策.doc
社会媒体冲击下的报纸应对之策——美国报业新观察
薛慧卿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条新闻吸引眼球:代表委员纷纷开通微博,引来了网民的极大关注。有的代表、委员通过微博征集民意,一日之内,“粉丝”数量暴涨;有的代表、委员当起兼职记者,实时发布会议情况,被“粉丝”们大量转发。除了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外,微博成了受众获取两会信息的又一新渠道,它与生俱来的时效性快、互动性强等优点显而易见。
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Web2.0技术在全球的普及,一群庞大的“社会媒体(Social Media)”和“公民记者(Citizen Journalism)”迅速崛起并以不可阻挡之势蓬勃发展。在这里,博客、视频博客、微博客、SNS、RSS、podcasting、专业化搜索引擎、wiki系统、社区网络令人眼花缭乱,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一个新的传播业悄然兴起①。它以全新的方式制造和传播消息,跨越国界,也给传统的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社会媒体的迅速崛起及其带来的冲击,传统报业如何应对?作为报纸记者,我们又该如何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庞大的信息源并加以鉴别?笔者近期有机会赴美学习和考察,看到在社会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与之既有竞争却又不乏合作,如《华盛顿时报》(Washington Time)专门开辟了Citizen Journalism版面,刊登读者提供的稿件和照片;CNN则开设了“I Report”栏目,用户发现任何有新闻价值的事件,都可以利用照相机、摄像机或以文字形式制成图像或文字报道,提交给CNN。为了适应网络传播的特点,美国不少传统大报,《如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今日美国》(USA Today)等,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网络版,他们的记者在为报纸服务的同时也要为网站供稿。由此,原本24小时的出版(发稿)周期缩短了,记者被要求随时在报纸网站上更新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不仅如此,记者不但要写稿,还要会摄影、摄像甚至编辑视频,以便在采访报道重大新闻的同时提供照片和视频,弥补报纸时效性的不足。在与社会媒体的竞争中,记者和编辑的素养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抢时效社会媒体或成消息源
美国的社会媒体十分发达。笔者在美国学习考察过程中发现,诸如Twitter、Facebook、Youtube、Google Profiles等社会媒体的用户已非常普遍。在美国,大大小小的公司注册了专门的账户推广自己的产品,政客利用它宣传、游说,包括CNN等在内的各种主流媒体也在这些社会媒体上与观众互动。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同样拥有5000万观众(用户),广播用了38年时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Facebook用了不到9个月的时间增加了1亿用户!
社会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讯。事实上,一些社会媒体抢在主流媒体之前报道了不少新闻事件。譬如微博客Twitter,它已多次在第一时间报道了重大新闻,因此得到不少大型传统媒体的特别关注。2009年3月,英国天空电视台宣布设立Twitter记者,专门关注并报道twitter或其他微型博客上的突发新闻,这是全球首位Twitter记者。有关数据显示,在Twitter上,80%的用户是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等)连接,因此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送和接收信息。
就国内而言,早在2007年,我国便有微博性质的“饭否网”上线。而去年推出的新浪微博因为名人效应在运行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吸引了大量用户关注,一些突发性的消息,如10月29日的四川地震等最先由网友通过微博发出。因为其使用方便、时效性强,不少用户亲切地称之为“围脖”。经过不到1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有新闻单位,如东广新闻台、南方都市报等,在微博注册帐户发布即时新闻,并邀请读者随时通过手机和网络提供新闻线索。
那么,社会媒体能否成为报纸和记者的新闻来源?对此,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方面,蓬勃发展的社会媒体提供了大量资讯,可以成为记者收集新闻线索的渠道之一。
尤其是一些突发新闻发生时,社会媒体往往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成为记者获取新闻的重要来源。譬如海地当地时间1月12日下午4时53分遭遇两百年来最强地震袭击,首都太子港大面积建筑物倒塌,几乎成了废墟,总统府也被震塌,当地通讯和电力供应中断。受通信中断影响,微博客网站Twitter和社交网站Facebook等成为快速发布海地地震相关资讯和现场图片的媒介平台。一些用户借助手机登录Twitter留言并上传图片,呼吁支持海地震后救援。一些通讯社还与Twitter协商,希望获准转载这一网站海地地震图片或经由Twitter与拍摄者取得联系。笔者当时正好在美国,登录Twitter键入“地震”关键词搜索,短短1分钟内就有228条新发送的有关海地地震的留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学地理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大纲.pdf VIP
- 中建X局各类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指标.docx VIP
- 我们的手上有多少细菌?.doc VIP
-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大单元教学设计2025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新教材).pdf
- 年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校本部) 联招联考项目招生指南.pdf VIP
- 驾驶员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 生产安全.docx VIP
- 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附答案(基础题)收藏.docx VIP
- 全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件.pptx
- 第二章-空气流动压力及阻力.pptx VIP
- 2025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