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 c a b 220V * 第六章 传感器 电饭锅 自动门 摄像机 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现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传感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演示实验 磁信号 电路的通断 阅读教材第52页2、3段,思考: (1)什么是传感器? (2)传感器的作用是什么? 一、传感器 1、定义: 传感器是把非电学量(如位移、速度、力、磁感应强度、温度、光、声等)按一定的规律转换为电学量(如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等)的元器件. 2、工作原理: 敏感元件 转换电路 电学量 传感器 3、特点(优点): 易感知、易测量、易控制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生物信息 各种传感器 酒精测试仪 阅读教材53页的内容,思考问题: (1)光敏电阻的电阻率与什么有关? (2)光敏电阻受到光照时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解释? (3)光敏电阻能够将什么量转化为什么量? 二、敏感元件 1、光敏电阻 1、光敏电阻 材料:半导体(硫化镉) 光照情况z 受光表面暴露 受光表面遮住 电阻阻值 电阻小 电阻大 结论:一般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电阻值减小。 光敏电阻对光敏感。 (1)特性: 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 光学量(光照强度) 电阻 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光敏电阻? (2)半导体的导电原理: 半导体靠其中的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来导电。无光照射时,载流子极少,导电性性能不好;随着光照的增强,载流子增多,导电性性能变好。 阅读教材54页有关内容,思考问题: (1)金属导体与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是否相同? (2)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各有哪些优缺点? (3)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能够将什么量转化为什么量? 2、热电阻与热敏电阻 2、热电阻与热敏电阻 1金属热电阻: 规律: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材料:金属热电阻是用金属做成的 R T O 金属热电阻R-T关系示意图 热学量(温度) 电阻 演示实验 2热敏电阻: 规律: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热敏电阻? 热学量(温度) 电阻 材料:半导体 2、热电阻与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R-T关系示意图 R T o 演示实验 应用:火灾报警器 3、电容式位移传感器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示意图 被测物体 x 电容器极板 电介质板 力学量(位移) 电容 原理:利用运动物体附带的电介质板在电容器内部插入的多少来改变电容器的电容 思考:下图各个电容器传感器各是哪种形式的传感器?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 (1)测定角度θ: (2)测定液面高度h: (3)测定压力F: (4)测定位移x: 定片 动片 θ 电介质 金属芯线 导电液体 待测压力F 固定电极 可动电极 x 极板 极板 电介质 力学量 电容 4、霍尔元件 思考: 1.当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在什么方向上出现了电势差?试分析原因。 2.电势差值与哪些因素有关?试推导其值大小? N M F B E I UH 返回 + + + + + + - - - - - - 工作原理 演示视频 霍尔电压: 一个霍尔元件的d、k为定值,再保持I恒定,则UH的变化就与B成正比。 磁感应强度 电压 1、传感器: 2)原理: 2、敏感元件: (1)光敏电阻 (光电传感器) (2)热敏电阻 (温度传感器) (3)霍尔元件 (磁传感器) (4)电容器 (位移传感器) 非电学量 敏感元件 转换电路 电学量 非电学量 电学量 1)概念: 转换为 光学量 电阻 温度 电阻 磁感应强度 电压 力学量 电容 小结 1.如图所示,R1、R2为定值电阻,L是小灯泡,R3为光敏电阻,当照射光强度增大时,( ) A.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B.R2中电流减小 C.小灯泡的功率增大 D.电路的路端电压增大 ABC 2.如图是一火警报警的一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R2为用半导体热敏材料制成的传感器,电流表为值班室的显示器,a、b之间接报警器。当传感器R2所在处出现火情时,显示器的电流I、报警器两端的电压U的变化情况是( ) A. I 变大,U 变大 B. I 变小,U 变小 C. I 变小,U 变大 D. I 变大,U 变小 R1 R2 R3 A a b E r B 解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