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你的启蒙老师叫中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你的启蒙老师叫中华

西方:你的启蒙老师叫中华作者:翰啸书生有一段世界历史是已经“大学毕业”的西方人一直羞于提及的,那就是中华文明对西方的启蒙作用,他们这样做是不符合历史真相的,繁多而准确的历史的证据摆在面前也由不得他们不承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帮他们回忆一下这段历史,也提醒一下那些一惯高傲的西方人,让他们记住:你们的启蒙老师是中华。    在这里,我们挂一漏万的将中华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启蒙的过程,进行一下简单的梳理。      1275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并在元政府任职。他在华二十余年,回国后大力宣传中国文明,激起了强烈反响,从此西方人知道了在东方存在了一个强盛繁荣的中国(西方称为契丹),这也拉开了中华文明向西方传播的序幕。     1582年(明万历十年),传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 Ricci)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二十七年,他认为《四书》、《五经》是为着国家未来的美好和发展而集道德教诫之大成,《四书》“是着眼于个人、家庭、及整个国家的道德行为,而在人类理性的光芒下对正当的道德活动加以指导”,是所有想要成为学者的人必须背熟的书”。基于这种认识,他于1598年完成了用拉丁文注释《四书》的工作,并且用拉丁文翻译过去,寄回本国,于1687年在法国巴黎出版,其后有西文的《论语》在西方流传,“国人读而悦之,知中国古书,能识真源。” 他1610年去世,留下了一本《出访中国记》,称誉中国人勤奋,“几无游手好闲之徒”,《利玛窦日记》第一次向欧洲全面介绍了中国的道德和宗教思想;欧洲人也是第一次从此书中知道中国圣人——孔子和中国文化的精粹——儒家经典。     1584年(万历十二年)西班牙教士冈萨雷斯.德.门多萨(Gonzales de Mendoza) 出版了西班牙文《中华大帝国风物史》,对中国的介绍较丰富,其中提到中国法律不仅用于惩治犯罪,而且用于奖赏善举,认为欧洲法律只讲惩罚犯罪是片面的、不正确的,而中国的法律则不仅“惩非”,而且“赏善”,对中国政治制度表示钦佩。     1590年葡人在澳门出《绝妙论著》一书,向西方介绍中国历史地理人口物产,赞誉中国的瓷器、印刷、绘图、航海、天文、火药等科技成就,称颂中国的政治制度。      1616金尼阁年著有《中国传教史》,又于1626年用拉丁文译出了“五经”      1624年,英人赫伯特(Lord Herbet)就发表了《真理论》,奠定了“自然神”论基础。对中世纪以来的宗教神学与专制制度发起冲击。他们认为东方的孔子便是“自然神”论者,便从孔子身上吸取思想资料,反对有什么超自然的力量,反对有“神的启示”的存在。休谟说;“孔子的门徒,是天地间最纯正的自然神论的信徒。” 这一观点,不仅是知识问题,而是关系到人的基本信仰的大问题,这让当时的欧洲人不再相信基督教是人类唯一真正的宗教,基督教国家只占世界一小部分而已,中国,它有五千年连绵不绝的历史,拥有三亿人口,跟欧洲差不多大,它根本不知道世间有什么基督教义,没有享受过“天主的光辉”,但人们并没有因此而“吃无穷的痛苦”, “这是一个惊人的事实。于是在整个十八世纪,主张自然神教的人,就利用这个惊人的事实,不断地向正统的基督教进攻了。” 既然孔子的门徒在根本不知何为基督的情况下,只是按照理性的原则自然地活着,而且还活得很好,那么,“神学”就是不必要的 “神的启示”也是不必要的。-这在欧洲搅起了掀天揭地的大讨论,沉重地打击了中世纪以来的神学权威,解放了“人”的力量,为早期启蒙运动开拓了可贵的阵地。      1655年葡人鲁德熙又有《中华帝国史》的著述。这时中国是西方眼中“智慧的国度”。这是东学西传的实质性开端      1621年英人伯顿赞誉中国人勤劳整洁、彬彬有礼,有组织良好、效率很高的政府,有完善的选拔举用人才的文官制度,其科举考试贯彻着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等等,以此对照着英国当时黑暗的贵族政治进行辛辣的讽剌。他说:中国人“从哲学家和博士中挑选官员,他们政治上的显贵是从德行上的显贵中提拔上来的。显贵来自事业上的成就,而不由于出身的高贵。”“他们官吏的职务,不论在战时或平时,就是保卫和治理他们的国家;而不像许多人那样,只知道放鹰打猎,吃喝玩耍。”这样,他便开启了“中为洋用”的风气。     1650前后,意大利人卫匡国(Manteno Martini)的《中国历史》法国人冯秉正(Joseph De Moyria de Mallac)的《中国通史》相继问世,这为欧洲人的关注中国提供了大体确切的知识。     1661--1662年法国出版了拉丁文的《大学》《中庸》《论语》,1672年《大学》在巴黎重版。1687年来华耶稣会传教士比利时人柏应理,偕南京人沈福宗回到巴黎,将上述三本译作汇总题为《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出版后风行欧陆。1688、89、91年即出过此

文档评论(0)

yous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