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及要求.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及要求.ppt

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及要求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赵亚夫 2009.10.22 深圳 zhyf1959@126com 一、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 1、新课程的推进情况 2000—2005年,初中全面进入新课程,其中包括《历史与社会》(该课2004年以后萎缩) 2004—,高中新课程逐步展开(至今除西藏、青海、甘肃、重庆、四川和贵州六省外,都以进入新课程。预计2010年这6省也将进入新课程。) 2、《历史课程标准》的实验版与修订版 2001—2003年,以《历史课程标准》挂帅实施新课程; 2008年,开始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至今无果。从理论上讲,新课程仍处在实验阶段。 修订中两个重要问题: 如何看待初、高中《标准》的关系? 如何处理新课程中出现的是与非问题 3、历史新课程实施以来的主要成绩和问题 教师们普遍认可新理念——还处于原则的、浅层的阶段,尤其对历史学科的教育理念还比较模糊; 教师们普遍认知了课程的概念和意义——对历史课程的定位、性质、功能、模式等重大问题,依旧缺乏基本认识; 教师们普遍理解了目标的重要性——在运用方面浅尝辄止、概念混乱; 教师们普遍关注教学的活动性——对活动的性质、任务乃至操作方式,还处于不自觉的状态; 教师们普遍认识到教学资源的重要性——过于依赖现成素材,简单复制; 教师们普遍强调“双基”——对评价方面的探索基本上以“中考”、“高考”为中心,一些价值的评价研究,已经消退; 教师们普遍认识到自身发展的关键性——发展条件、空间、理论支撑、政策支持等,严重不足。 4、几个基本立场 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不应动摇; 《历史课程标准》有待完善,但是推倒重来不是明智之举,况且在现今条件(物力、人力、环境)下,很难在短期内出台尚好的《标准》; 要充分肯定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教学成绩,并充分保护课程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教学能手和积极的探索者; 理性地看待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力图从学术的、科学的立场解决问题。 5、需要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关系到上述一系列问题以及对现状的基本估计 教育理论的混乱与误导 包括课程定位、性质、目标、范式等——历史课程是什么? 包括教学组织、衍生、评价等——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基础教育中历史学科的偏移与痼疾 历史教育=历史学的教学=史料教学? 史料教学=求真=教学质量? 历史=客观-不可复制=历史就是材料学? 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二、新课程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要求 从课程的角度看要求 从教学的角度看要求 从教师的角度看要求 研究=实践 (还可以从社会、学生、评价等多个层面和角度谈,本讲只集中讲以上三个问题。) 1、从课程的角度看要求 基础教育中的历史课程培养公民基本的历史意识、历史素养(包括历史见解和方法),并非学问化的历史学。 基础教育中的历史课程着眼公民运用基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并非训练研究历史学的能力、积累历史学的研究经验。 基础教育中的历史课程是一种独特的、自成一体的教化系统,并非固着历史学的基本素质。 例1:《辛亥革命》一课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思考:用历史学的研究态度和方法,该如何表述?)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学习运用“长时段”结合“短时段”的方法来评价辛亥革命,理解辛亥革命是一场“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资产阶级革命。 (思考:历史学于中学历史教学究竟有怎样的作用?) 需要再回到课程的原点解答一些问题 历史课程是历史教育、教学的载体。 课程定义复杂:包括学习程序;课程内容;被计划的学习经验;提供和掌握知识的场所;由一系列教育意图构成的学习结果;行为计划;广阔的学习活动,等等。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连续的、可以延伸的教育现象。 历史课程是一种对教师、学生、学科和环境等——有关公民养成——教育要素的组织、规范、实施等一整套的方法论的探究。因此,我们也把课程看成“一种过程,一种意识”。 例2:讨论“人造史料”的意义与尺度 何谓“人造史料”?(是材料还是史料?是教学素材还历史资料?) 历史教学能否虚拟材料?(前提是否清楚?条件是否成立?) 批评“人造史料”的“历史依据”?(不符合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和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不利于引导学生适应新课改后高考命题改革和进入大学后的专业学习?不能适应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 为什么会出现“人造史料”现象(它有积极的方面吗?) 例3:通过写日志学习历史(8—12年级的学生) 课程概述 我用“足迹”这个主题作为日志的题目,因为它比较适合我的学生。再有,明年的美国历史学习也将把日志作为一个中心议题。你就必

文档评论(0)

克拉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