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古瓷鉴定3——釉层的变质
一、概念:所谓釉层变质是指玻璃质透明或有透明度的秞层成为不透明的新物质层,同时伴有原色彩变为它色彩的现象或一定程度的变形等。高古瓷均存在釉的变质,只是有轻重、多少、位置等不同。二、要约:时间为北宋王朝至其前三国时代;这些器物烧制成功后,先短期流转于人世间,然后长时间入土,近些年复出土;其地域范围为黄河中下游两岸,包括原材料、生产厂家及流存地点。不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瓷器本文未包括。
三、特征:为何称为变质釉,主要依据如下:一是已变质的釉层范围内,其间仍然遗存小面积的釉层还保留原状态,没有变过来(人工作伪时不会产生这种特征)。二是变质釉与原釉层同厚度(这表明非人为涂抹其它物质,作伪者则是另涂抹其它一层物质,或在施釉时添加一些物质,使某一部位的釉层变质)。三是如果用合金钢小刀刻划时,原釉掉下来的是极小的颗粒状玻璃釉,而且划痕的两侧成锯齿状;而变质釉掉下的是粉末,且划痕两侧成平滑的斜面。这三点是区别原釉与变质釉的根本依据(当然目前尚无法进行理化试验) 从照片可以看出:其一,凡已经变质的部位,其颜色有不同的变化,黄色中含有白色、褐色;白色中含有黄色、褐色;黑色中含有褐色、红色;这些变化十分自然协调和谐。仿品绝对不会产生这种过渡自然的现象,只是颜色一致无变化;其二,已变质的釉周边,都存有正在兑变的斑块,其形怪异、其色未定,反映出质变的过渡程序。仿品绝无此现象,往往都是突然出现死板板的一块变质釉(这是目前最高水平的仿古器);其三,未变质的釉层已经混融,脱离了初始时透明如玻璃的状态,体现了转化的层次、交待分明。仿品在变质釉的周边仍旧保留着清透的釉层,已变和未变二者皆然分开。 四、关系:这里的关系是指釉层变混融、变色、变形、产生另类斑块、变质、脱落等全过程(其中混融,脱釉、生成物等参照有关图片和相关简述,不再另行描述)。各种不同现象均存在相互之间的验证、过渡、因果等正相关作用。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孤立的,有A必有B、必有C。如釉层变质必然有釉层变混融、变形、变色等,其它亦同。这也就是目前高仿作伪无法解决的天大难题。不管作为手段多么高超,也只能攻其一点,而不能及其全貌。这也正是了解与掌握釉变规律的本质,也是收藏高古瓷的关键。针对釉变,必须掌握三大原则。即:一致性原则(统一性),任何高古瓷的各个方面都要发生变化(指可变部分,不变部分除外,如器型、纹饰、款识等,这些只可断窑口名称,而不能确定是否为高古瓷)。这些变化必然一致,不可能单独产生。协调性原则(过渡性)任何高古瓷某一方面的变化,不是偶发性的,突然出现的,而是相互间配合,逐渐形成的。活动性原则(生命性)任何高古瓷的变化,特别是釉层内部产生的新物质,必然具有活力与动感,给人以生生不息的感觉,绝非死板板的。 五、提高警觉:凡涉及到高古瓷,若无变化特征的,均应高度警觉起来,不可迷信任何人、更不可轻信任何许诺、任何“证明”。当然,笔者所描述的釉变一、二、三中,一者把玩过的实物太少,二者可能观察得不够细微全面,三者也许描述得不够十分准确,因此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乃至错误。但高古瓷各方面的变化是必然的,是符合矛盾论与辩证法的,最起码也会有上述类似的情况出现。当然,还要结合胎、开片、气泡、器物表机的附着物等等。以上描述或照片也许有的方面中了作伪者之计,替他们做了宣传,因此极衷心的欢迎读者老师们批评指正。 高古瓷 图一:耀洲青釉成为白黄色
图二:白定白釉成黄色图三:黑定成黄衣 图四:晋青釉局部成褐色,且脱釉严重 图五:官青釉成黄色,重处已基本不透明 图六:白定的白釉成为黄衣 高古瓷 图片说明 图一:钧瓷的颈下部、流的根部,形成的各种小沟沟。1、釉层出现条形的犹如河水冲涮土壤后形成的沟壑一样,从而减少了釉层的厚度及平整状。可以用眼看出,有些则须放大镜协助。见图一(图片按上下顺序自然排列) 图二:钧瓷的腹下部,最外层釉被腐蚀掉,露出第二层釉。2、釉层最外施加的一层釉被腐蚀掉(俗称剥釉)。此现象只发生在多层釉瓷器上。往往产生于颈下部和腹下部。可用眼睛或手摸出来。主要特征是暴露出的下层釉不再平整,象雨点打过的沙滩,形成无数不规则的椭圆形极浅的坑坑洼洼。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DB21∕T 1799.10-2014 信息服务管理规范 第10部分:其他专业类服务管理 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 .pdf VIP
- 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展望试题附答案.doc VIP
- 2022浙ST19壁挂式轻便消防水龙及室内消火栓安装.pdf VIP
-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精品课件)-【中职专用】高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GBT_50104-2010_建筑制图标准.pdf
- 机关单位网络安全课件.pptx VIP
- 自考消费经济学.pdf VIP
- 技术协议_金属湿法刻蚀机reply.pdf VIP
- 20J813:《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图示.docx VIP
- (高清版)DB4401∕T 244-2024 《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