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备”则“倍” 有准备、有规划的人生更精彩! 【审答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答案 (1)D (2)D (3)C (2011·广东文综,7~8)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考向一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3年5考) 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解析 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人口迁入率始终高于人口迁出率,即该区域人口机械增长始终为正值,所以,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第2题,影响人口迁移方向与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一般规律是由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故上海符合题意,安徽、湖南、河南以人口迁出为主。 答案 1.D 2.A 3.(2011·福建文综,3)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下题。 年龄段(岁) 迁出人数(人) 迁入人数(人) ≥60 700 800 45~59 1 600 5 000 25~44 2 000 30 000 15~24 2 400 27 500 0~14 640 5 000 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 )。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解析 从图表及题干信息中可知,该特大城市人口以低等学历迁入为主,因此不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A项不正确;人口迁入为主,该城市的环境人口容量压力增大,B项不正确;外来迁入人口增多,城市加工工业及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加速该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故C项正确;人口迁入以中青年为主,人口老龄化进程减缓,故D项错误。 答案 C 4.(2010·上海地理)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概述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由图1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2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图1资料直接可以读出上海人口性别最突出的变化特征是性别比例趋向平衡。性别构成问题是城市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它关系到社会健康发展,婚姻家庭的稳定,因此其社会意义突出。从图2中直接分析不同城市地区外来人口的增长以及变化特点。意义分析方面,主要从围绕减轻中心城区的压力,向郊区以及其他功能区分流人口、交通、环境等方面分析。 答案 图1: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任答两点即可) 图2: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郊区。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任答一点即可) (2011·海南地理,16~18)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 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5~7题。 考向二 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3年3考) 5.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6.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7.该现象会 ( )。 A.提高我环境人口容量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实践和思考.ppt
- 企业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整合研析.doc
- 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doc
- 企业生产流程优化研析.doc
- 企业文化__国美苏宁文化竞争力.ppt
- 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和体会7.ppt
- 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_16206.ppt
- 区域成矿学__冈底斯铜成矿带.doc
- 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研析.doc
-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商业银行业务和经营试题和答案.doc
- 2014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热门专业解析__学科教学(英语).ppt
-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指导活页作业:选修5.3烃的含氧衍生物Word版含答案.doc
- 2014年(其他类)公需科目考试考试《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经济》考试题参考答案1.doc
- 2014年广西公务员网络教育培训心理调适和健康人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 2014年河埠中心小学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方案.doc
- 2014年河南省安装造价员考试题.doc
-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__化学.doc
- 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考试题中高级职称__03.doc
- 2014浙大远程护理专升本护理管理学在线1.doc
- 2015年护理人员在职教育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