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剖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节 谢灵运和山水诗 一、南朝文学的概况 南朝时期,朝代变迁频仍,夺取政权者是庶族军人,而作家群体的主体是士族文人及皇室宗族。士族成员日益腐朽、蜕化,无理想,无特操,无实际办事能力,但颇有文学才能。 文学创作更注重审美娱乐功能,注重表现情性的作用,更加追求形式的精美,清闲自然的风格也颇爱重视。但由于创作主体的特征,此期文学总起来说内容空洞浮泛,格调不高,形式与技巧却更加成熟,在题材和体裁等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山水诗的兴起 《文心雕龙·明诗》:“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山水诗是继玄言诗之后出现的,但它的兴起与道家思想特别是玄学的流行有关。 当时的文人大都崇尚老庄,追求个人身心的自由而鄙视事功,山林正是在社会束缚之外而给人带来自由快乐的场所。由追求闲适自由而厌弃官场,醉心山水,乃至希企隐逸,是山水题材进入文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嵇康、左思等人的诗作,都与这种生活追求有关。 又据《世说新语》载:“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儵然林鸟,便自有濠濮间想。”晋简文帝进入华林园,欣赏其中的景物,便产生了庄子所描述的自由感。可见道家的生活态度引起人们对山水的兴趣。 南渡之后,东晋士人对江南的山水发生了浓厚兴趣,他们以诗一样的语言对此加以品评。《世说新语·言语》载: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山水景物在这里已不仅仅是游玩的处所,而且成为审美的对象,人们以欣赏的态度赞叹其美,揭示这种美带给人的强烈感受。这种对山水景物的审美能力是当时士大夫的一种重要修养。 山水景物在这里已不仅仅是游玩的处所,而且成为审美的对象,人们以欣赏的态度赞叹其美,揭示这种美带给人的强烈感受。这种对山水景物的审美能力是当时士大夫的一种重要修养。 例如《世说新语·赏誉》载:孙兴公为庾公参军,共游白石山,卫君长在坐。孙曰:“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同书《品藻》载: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谢鲲颇以鉴赏山水的能力自负,而孙绰则嘲笑卫永(字君长)对于山水之美毫无反应,认为他怎能进行文学创作。可见人们把山水审美能力看作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山水文学就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 当时作家的山水审美意识与玄学思想有密切的关系。玄学引导人们去体悟宇宙本体,本体的本质特征是自然。本体的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寻常万物之中,尤其体现在社会以外的天地山水之中。玄学启发人们从观照山水景物中去体味“自然”的力量,从而把山水景物当成自然的的同义语。 孙绰《游天台山赋》:“太虚寥廓而无为,运自然之妙有,融而为川渎,结而为山阜。”宗炳《画山水序》:“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才乐。”他认为山水之所以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就在于它能够“以形媚道”,也就是作为大道的外化(感性形式)而独具魅力。 玄学家追求人与自然大道合一的境界,山水即是沟通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通过欣赏山水进入体悟大道、物我合一的境界。《游天台山赋》结尾说:“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玄。”“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孙、许、庾阐等玄言诗人都有山水之作。谢混、殷仲文更是成为山水诗的先驱。 三、谢灵运的生平和创作 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世居会稽。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晋末,做过琅琊王大司马行参军,抚军将军刘毅记室参军、卫军从事中郎等。先后两次卷入上层斗争,反对过刘裕、刘义隆父子。刘裕时降爵为县侯,任散骑常侍。少帝时出为永嘉太守,不理政事而肆意遨游,仅一年便称病去职,回到老家始宁。 文帝即位,征为秘书监,使整理秘阁图书,并撰《晋书》。因对此不满,常称疾不朝,元嘉五年(428),免官归乡。在乡里纵情游览,恣意横行,常率僮仆百人,造游山水,经旬不归,或伐木开路,惊动官府,甚至强索公湖,以广田宅。会稽太守孟(岂页)奏其意存不轨,谢驰赴入都上书辩解,宋文帝不加罪而外放其为临川内史。不久,又为人所劾,流放广州,到广州不久,元嘉十年(433),以谋逆罪名被杀。 谢灵运是以主要精力写山水诗并取得杰出成就的作家。他的狂傲、骄纵的个性及其特殊的身份造成了他的悲剧。这种悲剧性格和经历又影响了他的作品,其中有愤懑、不平、忧惧和感慨,不独流连山水,怡然自乐的内容。除了山水诗,谢灵运还有一些其它作品,如《种桑》诗,《山居赋》等。 四、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1、在写景中有不少说理的成分,善于寓理于情,融情入景,达到情、景与理的和谐交融。《登池上楼》通篇情景交融,比兴杂出,景物变化紧紧结合诗人情绪的变化: 潜虬媚幽姿,飞烘响远音。薄霄愧云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