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教材.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和诊断 教学要求 1. 掌握急性白血病的概念。 2. 掌握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 3. 掌握急性白血病的分类。 4. 掌握急性白血病的WHO分型。 5. 熟悉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判断标准。 6. 熟悉微量残留白血病的概念。 什么是白血病? 它是怎样发生的? 在临床上有什么共同的表现? 如何分类? 如何诊断? 如何判断治疗效果? 急性白血病概述 一、白血病的定义 是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变的 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 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 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停滞于细胞发育 不同阶段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 量增生累积。 What Is Leukemia? Cancer of the white blood cells Acute or Chronic Affects ability to produce normal blood cells Bone marrow makes abnormally large number of immature white blood cells called blasts History Means “white blood” in Greek Discovered by Dr. Alfred Velpeau in France, 1827 Named by pathologist Rudolf Virchow in Germany, 1845 二、白血病的流行病学 我国发病率2.67/10 万,目前仍在上升 在儿童及35岁以下人群中死亡率居第一 位 Demographics of Leukemia Patients (2001 Data) CLL 26% ALL 11% others 17% CML 15% Total Reported Cases = 31,500 Sources from Leukemia, Lyphoma, Myeloma Facts 2001 CLL=Chronic Lymphocytic ALL=Acute Lymphocytic CML=Chronic Mylogenous AML=Acute Mylogenous III. Causes High level radiation/toxin exposure Viruses Genes Chemicals Mostly unknown Can’t be caught 三、发病机制 白血病干细胞:被认为是白血病发生、发展 及治疗后复发的根源,具有其特异的性状特 征,以及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等能力,目 前已报道的表型标志包括:CD96、CD117、 CD123、C型外源凝集素样分子1(CLL-1)等 三、发病机制 基因组异常在白血病发病中起关键作用: 在急性白血病中约50%以上的患者可发现特 征性的非随机染色体易位 三、发病机制 基因组异常在白血病发病中起关键作用: 第一类突变累及酪氨酸激酶 如FLT3突变、C-KIT突变及CML中的BCR- ABL融合基因 第二类突变累及造血调控相关转录因子 如APL中的PML/RARα融合基因、AML1- ETO融合基因和C/EBPα突变 “多次打击”学说(阶梯式发病机制) 上述两类基因突变单独发生时可分别引起 CML样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样(MDS- like)的造血异常 两者合并作用方可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三、发病机制 “多次打击”学说(阶梯式发病机制) ①在CML中,GATA-2突变可能与BCR-ABL共同作 用导致CML “急变” ②在M2b性急性髓性白血病中,C-KIT突变可能是在 AML1-ETO基础上的再次遗传学异常 ③在TEL-AML1相关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由 正常TEL基因丢失作为第二次打击而致病。 三、发病机制  总之,遗传学的不稳定性、药物和化 学物质以及环境因素等都可以成为白 血病的发病因素。 白血病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 三、发病机制 IV. Symptoms When there are excessive white blood cells -- Infections When there are few red blood cells: Paleness -- Anemia When there are few platelets -- Excessive bleeding When there are too many leukemia cells -- Leukemic infiltration 贫血 红系受抑制所致 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常为进行性贫血 出血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