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幼儿的社会化剖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德 品质 道德 行为 道德 认知 道德 意志 道德 情感 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 对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的心理体验 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自觉克服困难、做出抉择的毅力和坚持的精神 道德品质:也称“德行”,简称“品德。”是一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 道德认知的发展 道德认知:主要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 执行意义的认识,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 断力的发展以及道德信念的形成。 皮亚杰的理论——对偶故事法 柯尔伯格的理论——两难故事法 (一)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阐述儿童道德认知随年龄发展,从他律向自律道德转化的理论。 对偶故事法 A、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里,家里人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十五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到托盘,结果15只杯子撞碎了。 B、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柜里拿出一些果酱,但是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他试图取果酱时,碰到了一只杯子,结果杯子掉下来打碎了。 对偶故事法 A、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朱利安觉得玩他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于是他拿着他父亲的钢笔玩。后来,他把桌布弄上了一小块墨水渍。 B、一次,一个叫奥古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的墨水瓶空了。在他父亲外出的一天,他想帮爸爸把墨水瓶灌满,这样他爸爸回来就可以用了。但在打开即将空了的瓶子时,他把桌布上弄上了一块墨水渍。 请判断故事中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 这两个孩子中,哪个更坏些?为什么? 5岁女孩的谈话记录: 问:哪一个坏些?? 答:弄一大块墨水污点在桌布上的那个孩子。 ?问:为什么? ?答:因为污点大。 ?问:为什么他弄脏了一大块? ?答:因为要帮助别人。 ?问:为什么另外一个孩子弄脏了一小块? ?答:因为他常常摸摸东西,他弄脏了一小块。 ?问:那么他们两个人谁坏些? ?答:弄脏了一大块的那个孩子。 第一阶段:(0—3岁)前道德判断阶段 特点: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判断。(没有真正的道德观念,此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对行为作出一定的判断。 ) 第二阶段:(3—9岁)他律道德阶段 特点:以成人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第三阶段:(9—11岁以后)自律道德阶段 特点:以自己内在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二)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研究方法:两难推理故事 研究结果: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柯尔伯格对皮亚杰理论的研究和系统的扩充 肯定了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其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道德发展作为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由于认知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之间的差异相当于前运算阶段与具体运算阶段之间的差异等。 指出皮亚杰观点的局限性:研究中所采用的成对故事造成的较坏后果的儿童往往不是故意的,而造成较轻后果的儿童往往是有意的,因此,利用对偶故事法不能很好的揭示儿童道德的推理过程。 柯尔伯格的3水平6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第1水平:前习俗水平。大约在学前至小学低中年级阶段。此水平分两个阶段。 第2水平:习俗水平。大约自小学高年级开始,此水平又分两个阶段。 第3水平:后习俗水平。大约自青年末期接近人格成熟时开始。此水平又分两个阶段。 前习俗水平 第1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定向。这种定向是为了逃避惩罚而服从于权威或者有权利的人,通常是父母。一个行动是否道德是依据他对身体的后果来确定的。 第2阶段:快乐的相对主义。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规则的看法不再那么绝对,开始领悟到什么事都有不同的看法。 习俗水平: 第3阶段:好孩子道德。在这一阶段,能获得赞扬和维持与他人良好关系的行为就是好的。尽管儿童人以他人的反应为基础来判断是非,现在他们更关心他人的表扬与批评而不是他人的身体力量。注意遵从朋友或家庭的标准来维持好名声。 第4阶段:权威性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道德。这一阶段青少年开始强调服从法律,注重维护社会秩序。 后习俗水平: 第5阶段:民主承认的法律的道德。这一阶段出现了以前阶段所没有的道德信念的可变性。道德的基础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一致意见。因为它是一种社会契约,当社会中的人们经过理智的讨论找到全体中更多成员利益的替代物时,他是可以修正的。 第6阶段:普遍的原则。这一阶段个体即遵从社会标准也遵从内化的理想。决策的依据是抽象的原则如公正、同情、平等。这种道德是以尊重他人为基础的。达到这一发展水平的人将具有高度个体化的道德信念,它有时是与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社会秩序相冲突的。 柯尔伯格通过研究提出: 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在10岁以前大都处于第一种水平,13岁以前多半数以上处于第二种水平,只有极少数进入第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