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常见色谱分离技术;5.1 绪论;2、色谱法的发展; 1956年Van Deemter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描述色谱过程的速率理论,1965年Giddings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色谱理论,为色谱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包括两相(即固定相、移动相)和样品。
固定相 在色谱过程中不发生移动。
材料:固体(相)、固体及其所支持的液体。
流动相 在色谱过程中不停地移动,并带动被分离物质一起移动。
材料:气体、液体。
样 品 溶质;色谱法的基本原理;下图为一二元组分分离示意图。;分 离 原 理;5.1.3 色谱法的分类(依据不同,分发不同);开床式色谱;(3)按分离原理分类;(4)按使用领域不同对色谱的分类:;5.2 薄层色谱法;5.2.1 基本原理;化学吸附:吸附作用力类似化学键力;即电子的转移或电子共用等。由于被吸附分子与吸附剂分子间有成键的可能,所以有选择性,吸附速度较慢,需要在高温下才能发生;不易解析;吸附热较大(10~100千卡/摩尔),被吸附分子一般是单层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可以并行发生,二者不是截然无关的。
吸附剂:吸附别的物质的物质。如:硅胶、三氧化二铝。
展开剂:溶剂,又叫洗脱剂,带动样品移动。
样品:又叫溶质。
;基 本 原 理;在薄层色谱的展开过程中,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对吸附剂存在着一个竞争。被吸附在薄板上的溶质分子可以被溶剂分子置换进入溶剂中,并随溶剂的向前移动而迁移。而在溶剂中的溶质分子也可以把吸附在吸附剂上的溶剂分子置换下来,溶质分子重新被吸附在吸附剂上。这一过程不断循环往复进行。
对于吸附性强的溶质组分在吸附剂上的浓度大一些;吸附弱的溶质组分则在溶液中浓度大。
吸附弱or在溶液中浓度大的组分,随溶剂的前进迁移速度快,则Rf值大;反之吸附强or在溶液中浓度小的组分随溶剂的前进迁移速度慢,则Rf值小。这样就可以把不同的组分分离开。
;溶质迁移的快慢用比移值Rf来表示;5.2.2 薄层色谱的固定相;② 酸碱性:;常见吸附剂吸附能力的比较:;⑤同分异构体若形成了分子内氢键,则对吸附剂的吸附力大大减小,如下列物质的吸附力大小为:;(3)吸附剂选用吸附色谱:?最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粒度一般为150—300目筛孔,其次是聚酰胺和纤维素,其粒度一般分别为70—140目筛孔和160—200目筛孔。?氧化铝的极性比硅胶大,比较适用于分离极性较小的化合物(烃、醚、醛、酮、卤代烃等);相反,硅胶适用于分离极性较大的化合物(羧酸、醇、胺等),而非极性化合物在硅胶板上吸附较弱,分离较差,Rf值较大。;表5-1 常见薄层色谱吸附剂(固定相);2. 薄层色谱对吸附剂的要求;5.2.3 薄板的制备:;(2)制板方法:湿铺法 和干铺法
干铺法
概念:就是将吸附剂颗粒或粉末均匀地平铺在玻璃板上的方法,所制得薄板称为干板。
吸附剂粒度要求:一般为150-200目左右。
涂铺方法:把玻璃板平放在平台上或实验台面上,先将吸附剂大致平摊在玻板上,然后两手握住一根带有两个套圈的粗玻璃棒,按照图所示方向推动,把多余的吸附剂除去,便可得到一块均匀的薄板。玻棒套圈可以用塑料管或胶布等制成。两个套圈的厚度和距离,便是薄层的厚度和宽度。定性或定量板厚度:0.25-0.5mm;制备板厚度:1-3mm(此法也可用于制备大块湿板)。;;湿铺法
概念:将溶剂或含粘合剂的溶剂和吸附剂按一定的比例,[一般硅胶为30g/(75-90) ml,氧化铝为25g/50ml],加到一起,调成糊状,然后再将糊状物均匀的铺在薄板上的方法。
吸附剂粒度要求:硅胶、氧化铝一般为200-300目左右;聚酰胺、纤维素一般为160-200目。
湿铺法的操作步骤:
①调糊
硅胶G、氧化铝G、硅胶GF254或不含粘合剂的吸附剂如硅胶H、氧化铝H的充分调匀,均是取1份吸附剂,加入2-3份水。
用CMC作粘合剂: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00ml,加硅胶H(200-250目)30g或氧化铝50g,充分调匀后,即可涂铺。;用淀粉作粘合剂时:取硅胶H(200-250目)0.95份,加0.05份淀粉(可溶性淀粉不能用),加水2-3份,将容器放在沸水浴上加热,不停搅拌下煮沸5分钟,直到获得最大的粘稠度,再加水1份,再煮1-2min,调匀,冷后涂铺。
纤维素粉作粘合剂:纤维素粉1份,加水(或丙酮)5-6份调成糊状后涂铺。
聚酰胺1g,加6mL 85%甲酸,搅拌溶解后,再加70%乙醇3mL,调匀后,便可涂铺。
;②徒手铺板:将调制好的薄层糊倒在备用的玻板上,用玻棒初步摊开,用拇指和食指抓住玻板一端,在桌面上反复震动数次,待薄层糊铺展均匀后,平放在平台上即可。此法简便、快速,最适合微型板的制备。
③薄层板质量的判定:薄厚均匀,层面不应有波纹,也不应有透过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设计.pdf VIP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二篇》PPT优秀课件.pptx VIP
- ZF_Intarder3_缓速器培训课件安喜光.pptx VIP
- 加氢搅拌器形式、原理及其发展趋势.pdf VIP
- 第一单元第2课《缤纷的世界美术流派》课件+教案-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初三冲刺班会动员课件PPT.pptx VIP
- 《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docx VIP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未来就业岗位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docx VIP
- 数字媒体艺术创意设计课件.pptx VIP
- 医院信息科笔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