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公债简介剖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日战争爆发后,巨额的军费开支使国民政府财政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而克服财政上的困难,当时有三种途径: 1、增加税收 2、增发钞票 3、募集公债 一、增加税收 增税最为稳健,不像公债,将来还要还本付息,造成未来财政的负担,更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但战时需款急如救火,增税手续复杂,缓不济急,如果抽税过重,产业不堪负荷,会造成战时生产能力的破坏,战时“因沿海各口岸,为敌人封锁,战区扩大,各地工商业需要救济之不暇,遑论再行加重负担”。所以加税总是有限的。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虽已很注重税制的调整,加重税率,开征了以直接税、货物税及食盐附加税等名目的战时新税。但收效甚微,8年间,全部租税收入(不包括田赋征实),仅占战时财政支出的6%。 二、增发钞票 增发钞票最为容易,只需开动印钞机即可,但这也是最危险的下策,在抗战财政支多收少,亏空愈来愈大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大量发行法币,引得通货不断贬值,物价持续高涨。1937年,法币的发行数额为14.1亿元,到1945年则已高达5569亿元,增加397倍。价上涨的幅率更高,1945年6月底,国统区物价为战前的1181.9倍。通货膨胀的恶性发展,破坏了后方的经济秩序,囤积居奇、买空卖空的商业投机猖獗;物价高涨之下,社会财富发生再分配,薪给阶层收入大减,落入啼饥号寒之地,失去民心,打击士气。尤为严重的是,在通货膨胀严峻的情况下,税收的改革与成长跟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1945年税收实值仅为1939年的7%,政府的财政预算体系土崩瓦解。 三、募集公债 战时内债介于两者之间,虽也有很多弊病,但可以兼济增税和增钞的不足;内债在战时财政上的最大作用是可以短期内筹集巨资以济急用。它作为临时财源,筹款迅速,在现代金融发达的国家,公债发行渠道畅通,往往几天至几周之内便可将大笔公债募齐。其次,内债可以调节社会的金融状况,收缩社会购买力。在金融过度膨胀、物价上涨过猛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公债吸收社会资金以减少货币流通量,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第三,公债可以长期平摊经济与财政负担,将战时赤字转移到将来偿还。采用公债手段筹集资金,即使数额较大,对社会生产力的损害仍较轻,并可将财政负担推延至以后的几代人共同承担。战争直接关系到国家兴亡,是民族的百年大计,后代人也有义务承担债务。 特点: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发行公债17种(短期国库券除外),共计法币151.92亿元,关金1亿金单位,英金2000 万镑,美金2.1亿元。其中用于平衡预算、稳定物价、健全金融、吸收游资的有7种,共合法币49.92亿元,约占战时公债总数228.22亿元的65.7%;用于充实抗战救国军费的有5种,共合法币40亿元,约占战时公债总数的17.5% ;用于战时建设与救济经费的有5种,共合法币38.3亿元,约占战时公债总数的16.8%。从上述发行公债的用途看,战时公债发行原则还是具有国防性、建设性及战时性的特点。 如此巨额的战时公债,对维持战时财政收支平衡,起了一定作用。 抗战爆发后,由于战区扩大,国家收入急剧减少,占战前国库收入绝大部分的关、盐、统三税,到1939年初,与战前相比已分别减至21%、35%和18%。就整个税项收入而言,1937年比1936年度亦减少2.7亿余元。而战时国家各项支出却不断增加,计1937 年、1938年两年度一年半间,支出达32.7亿余元,比战前1936年度的11亿余元,增加21.9 亿余元。到1939年4月,国库亏短已达30亿元有余。而弥补办法,即“均恃债款以资挹注”。因而在抗战前期,法币公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还是比较明显的。 1941年以后,因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物价腾涨,法币公债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才越来越小。再就发行民国三十一年同盟胜利美金公债美金一亿元而言,它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制止通货膨胀是奏效的。 尽管战时公债在维持财政收支平衡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这是因为,抗战期间发行的公债,并未全部销售。据统计,到1942年8月底止,各公债券实销数与发行数之比为:1938年国防公债6.62%;1938年金公债关金债票0.01%,英金债票0.92%.,美金债票95.55%;1938年赈济公债几乎为零;1940年建设英金公债7%,1940年建设美金公债23.5%;1940年军需公债7.59%.。在整个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发行的各种内债实际销售数为,“国币5350203560 元,关金110元,英金882040镑,美金1177094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