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概 述 1868年 Fridrich Miescher从脓细胞中提取“核素” 1944年 Avery等人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 Watson和Crick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 1968年 Nirenberg发现遗传密码 1981年 Gilbert和Sanger建立DNA 测序方法 1985年 Mullis发明PCR 技术 2000年 美英等国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框架 组成核酸的戊糖有两种。 腺嘌呤Adenine 鸟嘌呤Guanine 尿嘧啶Uracil 胞嘧啶Cytosine 胸腺嘧啶Thymine 嘌呤碱和嘧啶碱含共轭双键 紫外区260 nm有强吸收 C-N糖苷键 多为5’-核苷酸 4.核苷酸的重要衍生物 (2)cAMP 和 cGMP 细胞信号传递的重要信使 2. DNA的二级结构 ①DNA碱基组成的特征-Chargaff规则 a)不同物种碱基组成不同; b)同一个体的不同器官和组织中的碱基组成相同; c)碱基组成不随年龄、营养状况、环境因素等变化; d)A=T,G=C 预示着A与T,G与C可能互补配对组成 ②1953年, Francis Crick and James Watson 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①真核mRNA的3’-端有poly A尾; (与其半寿期有关) ②5’ -端有一个甲基化的鸟苷酸,称为帽结构。 (与翻译与mRNA的稳定有关) ③原核mRNA无帽子结构和poly A尾 ④真核mRNA含内含子和外显子,原核mRNA一般不含内含子 三. rRNA p38 (仅了解) 2. 核酸的水解 ①酸或碱水解 DNA和RNA对酸或碱的耐受程度有很大差别。 如在0.1 mol/L NaOH溶液中,RNA几乎完全水解, DNA则不受影响 ②核酸酶水解 DNA水解酶(DNases)、RNA水解酶(RNases)。 核酸外切酶和核酸内切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水解核酸中某些特定碱基顺序的部位。 二、 核酸的变性与复性 1. 变性:指核酸双螺旋区的多聚核苷酸链间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结构的过程。 核酸的变性并不涉及磷酸二酯键的断裂,一级结构(碱基顺序)保持不变。 变性核酸:OD260增高,粘度下降,浮力密度升高,失去其部分或全部的生物活性。 增色效应——核酸变性后,其在260 nm处的紫外吸收值将增加。 核酸变性的因素:温度升高、酸碱度改变、甲醛和尿素等的存在均可引起核酸的变性。 DNA的热变性 p27 DNA的变性过程是突变性的,在很窄的温度区间内完成。因此,通常将引起DNA变性的温度称为融点(解链温度、融解温度、Tm )。 Tm:DNA热变性达到一半时候的温度。 G和C的含量高,Tm值高 2. 复性 ——变性DNA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单链可以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 DNA复性后,一系列性质将得到恢复,但是生物活性一般只能得到部分的恢复。 DNA复性的程度、速率与复性过程的条件有关。 将热变性的DNA骤然冷却至低温时,DNA不可能复性。但是将变性的DNA缓慢冷却时,可以复性。 分子量越大复性越难。浓度越大,复性越容易。此外,DNA的复性也与它本身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3. 核酸的分子杂交 热变性的DNA单链与有互补序列的异源DNA单链形成双螺旋结构。这样形成的新分子称为杂交DNA分子。 DNA单链与互补的RNA链之间也可以发生杂交。 本章主要内容 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与原核相比,真核生物mRNA的特点 tRNA的结构特点 核酸变性的因素、本质和理化性质特征 Tm DNA三级结构:超螺旋结构(supercoil) p22 双螺旋分子进一步螺旋化生成。 主要以盘旋方向与DNA双螺旋方向不同的负超螺旋形式存在。 原核生物DNA的高级结构 共价闭合双链环状 负超螺旋 DNA的高级结构:从核小体到染色体 p22-23 核小体结构特点: ①DNA双螺旋可进一步盘旋成紧密结构,并与组蛋白形成核小体; ②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③核小体由组蛋白(H1,H2A,H2B,H3和H4)和DNA组成; ④ H2A,H2B,H3和H4各2分子,组成八聚体核心组蛋白; ⑤核心颗粒之间通过一段60 bpDNA和H1连成串珠结构 Nucleosome: 核小体 Octameric histone core: 八聚体核心组蛋白 (仅了解) DNA以核小体为基本单位包装成染色体: p23 ①DNA形成核小体,致密6倍; ②每6个核小体卷曲,形成30 nm纤维状结构,致密40倍; ③30 nm纤维进一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0709-2011 钢铁企业管道支架设计规范.pdf VIP
- 压力性损伤护理与管理能力提升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 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洞察及研究.docx VIP
- 三位一体煅烧炉生产无水氟化铝工艺说明 .pdf VIP
- 卵巢囊肿蒂扭转急诊护理查房.pptx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PPT课件.ppt VIP
- 2025年航空货运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docx
- 初中八年级全套体育教案(共36课).docx VIP
- 50045 GBJ45-8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pdf VIP
- 股市主力操盘盘 口摩斯密码(原创内容,侵权必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