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瞭望新闻周刊第33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瞭望新闻周刊第33期

《瞭望新闻周刊 》2010年第33期 本期目录 [瞭望论坛] ·不能让仇恨成为“社会病” [热点观察] ·巨灾挑战中国灾害救助制度 ·驰援舟曲灾区 ·“苹果”遭遇环保质疑 ·环保组织的新攻势 [时评] ·排查地质隐患刻不容缓 ·严防粮价上涨预期被利用 ·读者笔锋 ·漫画杂感 [专题报道] ·民意调查在中国 ·中国“民调时代”悄然来临 ·拷问民调公信力 ·广东民调的“社会温度计” ·探秘官方民调 ·“真实是民调的生命” ·服务型政府需要民调 ·民调监管的法国经验 ·帅康获厨卫行业品牌价值三连冠 [专题报道] ·近观美国民调机构 ·民调深入日本生活 ·国内活跃的民调机构述要 ·方正与宏基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利于互惠共赢 ·全力推进阿克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时事聚焦 ·瞭望前瞻 [高层决策背景] ·体制改革释放文化生产力 [特稿] ·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特别报道·改造日军战俘的仁义之师 ·战俘回忆录 ·北京的“人口失控” ·远大:为世博带来六星级空气 [时评] ·切断网络黄毒利益链 ·较量制海权的背后 [视野] ·文化产业发展重在内容引导 [国情国策] ·全力守护城市蓝天 [人物] ·金台镐:求沟通的实干家 ·焦点人物 [财经] ·刘光溪:“热钱”到底有多可怕? [财经 南辰汽车聚焦] ·中国汽车市场如何“软着陆” ·BMW:大美天地 梦想启程 [国际评论] ·辨识中国地缘战略新态势 [国际] ·伊拉克:美军走亦难留亦难 ·大火烧“旺”全球粮食市场 [社会] ·一周网谈:“诽谤罪”批捕权上提获网民积极评价(三则) [文化] ·CNC:主流媒体走出国门 [专家视点] ·盯住全球货币政策失当风险 不能让仇恨成为“社会病” 《瞭望新闻周刊》 201003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2323字 文/李松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迫切需要完善实现公平的合法渠道,比如通过缩小收入差距,适当减轻人们在就业、子女就学、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压力。否则,弱势人群怨恨和报复的非理性心态难以抚平或消除,仇恨有可能成为一种可怕的“社会病”,整个社会将会为之付出更大代价。 在8月9日北京市海淀区限价商品房审核公示的名单中,188名申请人都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工作人员。在家庭年收入一栏,最少的一个4人家庭的年收入只有11.1元……尽管海淀区住房保障办公室工作人员称,所有申请人都是街道审核通过后申报上来的,并不存在违规操作。但这一解释却反而在网上招来一片更猛烈的骂声。 这是继“山西忻州限价房成公务员小区”、“海口数千套限价房专供干部”、“农业部被曝分800套限价房”等新闻后,又一次公务员“团购”限价房引发的舆论热潮。 近年来,此类事件中的民意反弹,不少充满道德激情、快意恩仇却缺乏理性,且以“仇官”、“仇富”、“仇名人”等仇恨思维形式蔓延。这种复杂心态的背后,折射出我们的社会有明显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譬如有些人通过家庭背景,或大肆行贿而轻松获得职务晋升,造成竞争机会不公平;再如有些人通过权钱交易,或钻政策漏洞而一夜暴富,使获取财富的机会不均等。这种不公平,加上既得利益者对弱势人群缺乏必要的怜悯、同情、尊重与关爱之心,必然会在社会中埋下更多仇恨的因子。 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地方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已敲响了警钟。典型的有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河北“定州事件”、甘肃“陇南事件”等,参与这些事件中的大量的“不明真相的群众”,事实上与事件本身并无直接利益关联,而是以此作为渠道发泄对社会和地方政府的不满。 而个人极端暴力事件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影响恶劣的有南平血案、杨佳杀警案、“7·30”长沙税务局大楼爆炸案等。这些事件的“主角”因挫折过大,自己不能理性对待,或由于利益格局、社会阶层的深刻变化,特别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产生了较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在怨气积累到一定程度,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时,就产生了报复社会的极端行为,这已成为了新时期对我国公共安全的新挑战。 需要特别指出,值得反思的“仇恨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推波助澜。比如南平血案发生后,当地一所学校让学生以写信的方式谈对血案的看法,有学生在给凶手郑民生的信中写道:我看着那些无辜的小伙伴受到伤害,就想把你碎尸万段,你要真忍不住仇恨,你就去杀那些贪官。 尽管只是个别学生“有仇恨就去杀贪官”,但这样的表达足以令人感到不安。我们需要警惕和拒绝这种仇恨思维,特别是不能向学生传递和鼓励这种以暴制暴的仇恨,无论这种仇恨指向谁。即使是贪官,也应由法律去惩处。 这样的教育,极易误导学生走入歧途。而事实是,恶人的出现,虽与其所处的环境、教育等息息相关,但也不排除有复杂的社会因素。记住仇恨的最大危险,是导向惨剧的重演。我们相信,当一个人陷入仇恨思维,其必然会脱离秩序的轨道和道义的原则,容易把他人,甚至整个社会当成敌人,那么每个无辜的人都有可能成为

文档评论(0)

dreamzhangn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