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人民版)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学以致用:(不断总结思路、方法)-----练习部分
一、选择题(3*20=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采纳有利于各自统治的学说③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④“学在官府”发展为 “学在民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 )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3、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最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最受欢迎
4、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④使学术开始下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2008·江苏卷)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6、孔子 “仁”的思想和孟子“仁政”的思想都重视( )
A.人的生存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
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人的自由平等
7、儒家学派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贯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礼义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成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8、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儒家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矛盾和谐、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其中体现“人我和谐”思想的是( )
A.天人合一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民贵君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中的“民主”,实即做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
C.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主权在民”相吻合
D.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
10、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11、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两种历史现象的正确分析是( )
A.两者手段、方法相同,本质相同 B.两者手段、方法不同,本质相同
C.两者手段、方法不同,本质不同 D.两者手段、方法相同,本质不同
12、下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迦牟尼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C.儒、佛、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1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A.孔孟之学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格物致知
14、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15、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3月)教育实践活动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台账(乡镇场).doc
- (19五98)西峡县城区镇乡“三疑三探”模式第二阶段实施方案(后七篇)(名校课模讲座五之98).docx
- (19五65)攀枝花市仁和区教师赴西峡县(城区一小)学习考察报告体会(名校课模讲座五之65).doc
- (19五43)对河南省濮阳市四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学习与借鉴(名校课模讲座五之43).doc
- (2012年6月,生成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生成逻辑.doc
- (2015年高中职务培训培训资料)学科任选课学习(客观题作用)维度三(专业能力)技能类课型设计与实施.doc
- (上党课)认真做到“三严三实”始终践行党宗旨.doc
- (下)司法公正法律技术与政策.doc
- (个人党性分析材料(李彦明).doc
- (一套完整施工现场总包管理制度①)施工队伍进场要求.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