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放射治疗 在姑息治疗中的作用 肿瘤治疗现状 肿瘤发病率现不断增高。 由于肿瘤诊断的复杂性及目前诊断水平的限制,相当多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肿瘤治疗分为:治愈性治疗和姑息治疗。 WHO肿瘤治疗规划的四个重点 肿瘤预防 早期诊断 根治治疗 姑息治疗 WHO对姑息治疗的定义 对那些对治愈性治疗无反应的病人的积极整体照顾,包括疼痛及其他症状的控制,并重视和解决病人心理、社会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其目的是使病人及家属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在疾病的早期姑息治疗的很多内容可以与抗癌治疗同时进行。 什么是姑息治疗 姑息治疗(Palliative Care):癌症治愈已不可能,为了解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在可能时延长生命,并支持家属。 姑息治疗/临终关怀(Hospice Care):生命已难延长,主要目的在于解除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并给家属以支持。 临终关怀(Terminal Care):疾病已进入终末期,在姑息治疗中,对家属的支持成为重点工作。 姑息治疗的目的和任务 帮助患者达到和维持其躯体、情感、精神、职业和社会行为能力的最佳状态,使患者及其家属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 姑息治疗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常含有常规抗癌治疗如姑息性手术、姑息性放、化疗等。 临终关怀更侧重于终末期病人的处理,而一般情况下,临终关怀已不包含有常规抗癌治疗。 姑息治疗的策略 正确评估病因、病情及肿瘤与现有症状之间的关系。 正确判断患者症状、体征与所患肿瘤之间的关系。 正确评估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利弊得失。 确定治疗目标是延长生存?恢复机能?或仅仅是控制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正确处理局部与全身的关系。 姑息治疗的内容 疼痛 纳差、恶心、呕吐 吞咽困难 腹泻、便秘 内脏出血 咳嗽、呼吸困难 胸腹水 骨破坏 高钙血症 深静脉血栓 骨髓抑制 肝肾功能损害 焦虑 抑郁 终末期关怀服务------躯体、情绪、精神 姑息治疗的模式 姑息性手术 姑息性化疗 姑息性放疗:应用放疗方法治疗晚期肿瘤及其复发和转移病灶,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外照射 内照射 γ刀、X刀 粒子植入 放疗的目的 根治性放疗:是旨在治愈肿瘤的放疗。通常用于对放射线敏感同时有希望获得长期生存的病人。 综合性放疗: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同时旨在治愈肿瘤的放疗。 姑息性放疗:是旨在减轻患者痛苦,尽量延长病人生存时间的放疗。主要用于晚期病人的止血、止痛、解除梗阻、抑制肿瘤生长。 以上区分是相对的,应随着疗程中病情的变化及时更改。 姑息放疗的作用(适应症) 止痛:骨转移、神经根、神经丛、软组织浸润。 止血:咯血、阴道出血、血尿、直肠出血。 转移病变:脑、肝、骨、肺、腹、盆、四肢等。 肿瘤急症:上腔静脉梗阻、脊髓压迫、引起颅内高压的脑转移。 缓解压迫: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统等的梗阻。 促进溃疡性癌灶控制:伴有溃疡的大面积皮肤癌、口腔癌、乳腺癌等。 改善生活质量:如通过缩小肿瘤或改善症状后使生活质量提高。 姑息放疗的原则 目的明确。 剂量合适。 避免损伤。 因人而宜。 姑息性放疗的应用 消除骨转移的疼痛,少数可治愈。 缓解脑转移的症状,延长生存期。 脊柱转移一旦确诊应尽早放疗,截瘫发生前放疗多能有效防止截瘫,截瘫发生后应争取在2周内照射。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或大范围肺不张时均可先局部放疗,解除梗阻、缓解症状。 头颈部癌、宫颈癌出血时,在局部止血措施的基础上,大剂量外照射或近距离治疗均可有效止血。 骨转移癌 发病情况 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的第三好发器官,仅次于肺和肝。 骨转移占癌症病人30%以上,占癌痛病人50%以上。 全世界150万/年。 主要:乳腺、前列腺、鼻咽、肺、甲状腺癌,多发骨髓瘤。 其他:结肠、胃、肝、膀胱、子宫、直肠、肾癌、恶性黑色素瘤。 儿童恶性肿瘤骨转移较少,多为神母。 恶性肿瘤尸检时的骨转移发生率 好发部位 躯干和四肢近心端多发,远心端低发,末端少见。 脊椎、骨盆、肋骨、颅骨、股骨。 脊椎: 胸椎棘突70%。 腰椎脊椎20%。 颈椎10%。 单个椎体46%,累及相邻多个椎体28%。 发病机制 种子和土壤学说。 破骨细胞学说。 肿瘤细胞因子。 骨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骨唾液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 病理 特征: 溶骨型(70%):肺、乳腺、多发性骨髓瘤、肾、黑色素瘤、甲状腺、宫颈癌。 成骨型(10%):前列腺、膀胱、睾丸癌。 混合型(20%)。 发生率与原发癌的病理类型有关: 腺癌最高,其次为鳞癌。 疼痛原因 转移瘤使骨膜伸展,骨膜中存在痛觉纤维。 肿瘤浸润压迫周围神经,肿瘤释放致痛物质。 周围肌肉紧张,体位改变。 分泌前列腺素类物质致痛。 骨内神经分泌多种神经肽类物质,如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蛋白,参与疼痛的调节和骨的代谢。 脊髓压迫 90%出现腰背部疼痛。 50%不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