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允许差异产品存在,原来的完全竞争市场就转变为垄断竞争市场; 假设消费者偏爱消费多样化,即消费者希望供选择的消费商品种类越多越好; 产品差异性使同类厂商的产品之间不具有完全替代性,每个厂商都面对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规模经济存在的条件下,厂商在扩大规模和产品多样化之间做出平衡; 市场可自由进入,市场平均利润为零时。厂商数目达到均衡,差异产品的种类也随之确定。 一、垄断竞争市场特征 在同一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所面对需求条件均分别相同; 每个厂商只生产一种品种的产品,厂商的数目与差异产品的数目是等同的; 该行业的要素投入总量是固定不变的,市场总需求完全无弹性,即与价格无关。 基本假设: 单个厂商均衡产量的决定 厂商决定其产出的条件:MR=MC 如果短期内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大于零,那么就会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市场。 新厂商的进入会对原有厂商的需求曲线的影响 一是原有厂商在市场上的占有量会下降,即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动; 二是原厂商所面对的需求弹性越来越大,即其需求曲线变得更加平坦。这是因为差异产品的数目增加导致原有厂商的产品被其他产品替代的程度也越来越高。 新厂商的进入最终导致行业内所有厂商的利润为零,这时市场结构达到均衡,市场中厂商数目随之确定下来。 如果市场规模越大,则其所能容纳的厂商数目(n)就会越多; 其次,厂商数目越多,与单个厂商平均成本典线相切的需求曲线就越平坦,这意味着厂商的均衡产量会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上升。 由于所有厂商的条件均完全相同,所以均衡时,所有厂商的产量与产品价格也均相同,若用M表示整个市场规模,那么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均为:q=M/n。 均衡状态下,市场规模大小与厂商数目(或差异产品数目)以及厂商产量之间的关系: 均衡时厂商数目与厂商产量之间所有可能组合的轨迹 ——RC曲线 RC曲线向上倾斜,曲线上离原点越远的点表示市场规模M越大,因而对应的厂商数目与厂商产量就越大。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与B国 两个国家除了市场规模存在差异外,在生产技术条件、要素禀赋以及消费者偏好等诸多方面假设都完全相同。 假设A国是小国,B国是大国 市场规模扩大,世界均衡点为W,厂商数目为nw,所有厂商的均衡产量均为qw。 A′、B′分别表示A、B两国开放后的新均衡点。各国厂商的产量均为qw,A、B两国的厂商数目之和等于nw。 封闭条件下,A、B两国的市场均衡分别为A点与B点 国际分工格局:同一行业里,一国只生产某些种类的产品,另一国则生产其他类型的产品 ,我们不能肯定每个国家生产产品的种类 。 贸易形态:产业内贸易。 市场扩大产生两种积极效应:一是通过厂商产量的提高实现规模经济利益 ;二是增加产品的品种数量。 贸易的福利效果:一是生产成本的降低,使消费者可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消费品;二是产品品种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可有更多的选择,带来更多的满足。 开放后的情形 * 互 * 一、规模经济的含义 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 内在规模经济和外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它与企业集中所促进的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知识外溢、技术扩散、劳动力市场共享等因素有关 内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而非所在行业的规模。 例子来说明区别: 10家厂商、每家生产100件,总产量1000 1、如行业扩张1倍,厂商数为20,但每家仍生产100,若效率↑,则外部规模经济; 2、总产量仍为1000,但厂商减为5,每家生产200,若单位成本↓,则内部规模经济 后者是指一种纯粹的技术特征,它指生产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当生产过程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时,自然存在规模经济,但规模经济并不要求规模报酬递增一定存在。 在外部规模经济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过程仍是规模收益不变的,规模收益递增只发生在产业层次上,即整个产业增加比例大于整个产业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递增 投入 10 15 20 25 30 35 产出 5 10 15 20 25 30 平均劳动投入 2 1.5 1.33 1.25 1.2 1.166 ●举例 投入从15到30,增加1倍,而产出从10到25,产出增加1.5倍 1.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 随着行业集中,相应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也逐渐完善起来,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 2.“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效应: 生产中的一些技能或知识往往直接来自于实践经验的积累,随着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来自于实践的经验积
文档评论(0)